簡單一句話:台灣沒有學洞潛的良好環境.
學習階段最重要的考量就是上課場所的安全性,在安全的前提下若又能兼顧後勤的方便和環境的多樣性,讓學生可以體驗各種不同的環境因子變化,學習起來才會有效率並獲得足夠的經驗.
墨西哥的尤加敦半島分成三個州:Quintana RooYucatanCampeche
遊客最熟悉的是坎昆/Playa del Carmen(卡門沙灘)/Tulum所處的Quintana Roo州.著名的琴奇伊查則位在 Yucatan 州.初學洞穴潛水最常去的地點是介於 Playa del Carmen 和 Tulum 之間的幾個 Cenote,例如:Cenote Jardín Del EdenCenote X’TabayCenote Tajma Ha
在Quintana Roo州的這些適合初學訓練的Cenote,有幾個特性:1.後勤和規劃方便:因為離市區 Playa del Carmen 不遠,可以每天開車往返,我們上課當天的早上會在市區找賣torta和 taco的小攤販買好早餐和午餐,並買幾瓶新鮮果汁放在冰桶帶去吃.洞穴通常都有停車場,沿著樓梯就可以下到洞穴入口.相對於沉船潛水往往需要考慮潮汐/船程和浪況(有季節和暈船問題),在cenote幾乎天天都可以下,不太會被受限於天氣和水況.2.超高能見度:大部分的情況是水清澈到比游泳池還清,真要遇到很低能見度的情況其實不多,而且快速通過低能見度的區域即可.3.深度不深:深度多半在 15m 以內,可以專注在技巧訓練上,不用擔心會超過 NDL.4.水流不強:佛羅里達很多洞穴是在河流和湧泉旁邊,屬於high flow型的洞穴,流強的話就會增加潛水的難度.而墨西哥 cenote 的訓練用洞穴,幾乎感受不到什麼流,可以不用戴手套,讓你的觸感可以充分發揮,讓處理緊急狀況需要靠觸覺出洞的時候難度降低.通常離海較近的cenote流會比較強,反過來說,想要無流就找離海岸遠一點的cenote.5.水溫高:因為在洞穴裡要待的時間很長,假設一天三潛,算下來在水中待的總時間也要2小時,水溫25左右的話,我穿5mm opencell剛好可撐過一天,很舒服.同樣地,也因為水溫高,構成可以不用戴手套的理由之一.6.導引繩:已經有架好的導引繩和方向線標,甚至有golden line,讓你不會誤認哪條是永久繩哪條是臨時繩.7.鹽躍層:鹽躍層就像在飲料中加上果糖糖漿一樣,會造成幾個效應,最明顯的是在交界處踢蛙鞋會讓後面的人能見度降低,整團水會霧霧的,所以可以提醒學生保持隊形和控制浮力,而鹽躍層跟淤泥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鹽躍層是清澈的水,即便弄混了,本質上還是清水,較不會讓人恐慌.除了影響能見度,鹽躍層的密度變化也可以啟發學生對於密度和浮力控制的思考,我們在海水潛習慣了,下深一點後會習慣充氣來補償被海水壓扁一點的BCD,但在鹽躍層,因為下層是海水密度較高,所以往下穿越鹽躍層後,反而要洩氣來抵銷增加的浮力.此外,cenote總共會有兩層介面,第一層是空氣和淡水水面(潛水員吐出的氣累積在天花板,或是淡水水面直通天空),第二層是淡水水面和海水水面(鹽躍層),這兩層介面加上鐘乳石地形,會產生非常微妙的交互作用,在某些洞穴深處鹽躍層比較厚且交界面比較穩定之處,深層的鹽水會產生藍色的反射光,搭配鹽躍層朦朧的霧面鏡效應,照射在水面和空氣交界處,並有幾根鐘乳石從天花板倒插進水面,簡直比夢境還夢境!8.洞穴變化多樣:洞穴潛水需要循序漸進,需要不同的洞穴來因應不同的課程難度,Cavern => 必須在白天能看到可見光從洞口照入的範圍內.Intro to Cave => 可以做失去潛水員/失去導引繩訓練的洞穴.失去潛水員的訓練場地最好是方便把人藏起來的點,像是有高低起伏+淤泥,教練可以把模擬失蹤的潛水員藏在鐘乳石平台後面,並且從地上揮灑淤泥讓能見度變很差,所以你必須很仔細地用手電筒照射可疑的角落,並且耐心等待氣泡吐出.如果掃射太快,就有可能漏掉區域沒找,或是其實你的燈已經照到失蹤潛水員,但是還沒等他吐氣就以為人不在那個方便,於是就錯過了.另外失去導引繩的練習則需要觸碰到底部甚至牆壁,因此該場地必須是專門用來訓練的地點,以免破壞鐘乳石美景,而失去導引繩的訓練點地形不能太簡單,最好有高低起伏,讓你在模擬無能見度時,比較難直接判斷方位,必須精確地依靠線軸技巧和本體感覺,有系統地搜索,並且克服地表地形的高低起伏,順利勾回導引繩.Full cave => 複雜導航,可以做多次跳線/迴圈/traverse的洞穴.
相對來說,台灣潛點能找到的洞穴多半是小型珊瑚礁洞或是海蝕洞,沒有辦法達到 intro to cave / full cave 的訓練要求.因此推薦有心想學洞穴潛水的朋友,可以先在台灣進行先修課(學科+陸地演練佈線技巧/隊形變化+泳池調側掛組態/演練失蹤潛水員/失去導引繩情境),有了基礎之後,再到墨西哥cenote進行實際的水域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