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國外教潛水/帶潛水工作經驗談 – 馬爾地夫 v.s. 巴布亞紐幾內亞
到國外教潛水是許多人的夢想工作,筆者曾經在台灣和東南亞各國考取不同等級的潛水執照,也在馬爾地夫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工作,甚至在非洲的馬拉威湖潛過水,如果你也想要到國外教潛水,不妨先參考我的經驗。
到國外教潛水,環境很重要,因為在什麼樣的地方就會遇到什麼樣的客人。
以我自身的經驗來說,馬爾地夫的潛水客群比較廣,來自世界各地比較有錢的國家,且從7歲到70歲都有,會遇到比較多初學者,所以你教體驗潛水或是發照的機會就比較高,特別是OW/AOW/Nitrox,Rescue以上的等級就少很多,其他專長也比較少人考。很多新婚夫妻去馬爾地夫度蜜月,可能從來沒有玩過潛水,而在島上的時間很多,看到這麼美的景色,他們也願意嘗試潛水,即使本身的水性可能不是很好。所以這裡是一個新教練可以衝教學經驗的地方,店家也願意收新教練,特別是會講中文的教練,畢竟中國遊客可以不用辦簽證就前往馬爾地夫旅遊,近幾年來中國遊客已經變成馬爾地夫的主要客群。但教練要很注意安全,自己的體力要維持好,因為旺季的時候可能會很忙很忙,例如馬爾地夫的Constance Halaveli度假村有將近100間房,如果潛客比例高的話,教練甚至兩個禮拜才有辦法休到一天假,而且有些潛點可能比較深,有機會遇到流強且能見度不好的情況,如果客人技術不好無法負浮力下潛,就很可能在水下迷失方向找不到潛點,這時候如果有其他潛水船在水面附近巡航,聽到引擎聲又會增加心理壓力。我建議要前往馬爾地夫工作的話,最好先評估自己的心理素質和體能狀況,如果腿力和體力不足以抵擋流強的狀況,在旺季的時候耐不住性子,就不適合在馬爾地夫工作。
另一種極端的情況,我舉巴布亞紐幾內亞為例,會來這裡旅遊潛水的人,通常已經是非常有經驗的水中攝影師,也就是專業/職業等級的玩家,也有少數在巴紐工作的澳洲人,會在假日帶家人到潛水度假村玩體驗潛水或是考取證照,旺季的時候,則會有退休的日本潛水團客,但因為日幣大幅貶值的關係,從日本到巴紐旅遊的費用本來就已經不低,只有退休銀髮族才有足夠財力到此旅行,再考慮匯率問題,日本遊客已經逐漸減少,轉往東南亞或待在日本國內潛水,這裡的潛客比較馬爾地夫要少很多,以小團體或夫妻檔為主。所以若是想要快速累積教學經驗的話 這裡就不適合,不過這裡卻是累積水中攝影經驗的好地方,在馬爾地夫導潛/教練在帶客人/學生的情況下,往往不被允許帶相機潛水,除非是小型的DC或是GoPro,而在巴紐就沒這麼多限制,因為客人少且經驗夠,微距攝影的潛點可能深度淺能見度高又沒流,水面上沒有其他船隻,可以比較安心地拍照,甚至客人還會希望你帶相機,跟你要他自己沒拍好的照片。
至於水下會看到的景色和生物有什麼不同呢?馬爾地夫的生物多樣性沒有珊瑚大三角高,水下的觀賞重點為大景、魚群和鯊魚,海蛞蝓和小蝦蟹的可看性比較不高,珊瑚的種類比較少,看起來沒那麼鮮豔;反之,在巴紐有機會看到鯊魚,特別是鎚頭鯊和Epaulette shark,但是礁鯊的數量沒有馬爾地夫多,水下觀賞重點是五顏六色的珊瑚礁和魚類以及無脊椎動物。東南亞(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則是介於馬爾地夫和巴布亞紐幾內亞這兩個極端的工作環境,客群廣、水下生態有廣角也有微距,距離台灣的距離也比馬爾地夫和巴紐近,但是薪水比較低。以巴里島為例,要拍廣角可以到Nusa Penida拍Mola Mola或是到Tulamben拍沉船、水下寺廟、隆頭鸚哥群和大海扇,要拍微距則可以在Sanur港或是Seraya。如果薪水是很重要的考量的話,那麼我建議可以東南亞或台灣當成「培訓基地」,如果你的外語能力比較不好,可以考慮先在台灣練習和潛水長實習,一邊補強自己的英語能力,例如閱讀整套從OW到DM的PADI英文教材,然後考取教練資格之後,再到澳洲或馬爾地夫等薪水比東南亞高的地方工作,如果外語能力夠好,則可以直接到東南亞進行培訓,如果將來想要培養微距攝影/生物辨識的能力,則可考慮到巴紐工作。至於紅海、非洲、加勒比海、東太平洋等地,因為距離東亞比較遠,目前比較不缺會講中文的教練,店家傾向聘請歐洲人或當地教練,沒有歐語能力或是擁有當地的國籍,很難在這些地方找到工作。當然,如果你不是靠教潛水作為主要的經濟收入,例如你已經退休了可以靠退休金過活,就不必一定要按照這樣的順序來進行。
決定工作/實習/培訓地點以後,你也要先看看潛店老闆/經理/同事是些什麼樣的人,你可以從面試的時候評斷該店的經營理念,例如經理在學校是是學習商業出身,那麼你就可以從他身上學到比較多商業的經營,如果經理的強項是教學,例如他的等級已經是課程總監或是教練長,那麼你就可以從他身上學到比較扎實的教學技巧,也有可能經理是很熱情的水攝師,那麼他的攝影和生物學知識就會比較豐富。盡量找一個擁有不同背景、不同國籍、不同專長的團隊待下,可以互相學習彼此的專長和語言。
若要進行更詳細的分析,可以考慮PADI強調的4E:Education(教學) / Experience(體驗) / Environment(環境) / Equipment(裝備),看你偏重的是哪個項目。就教學環境的話,選擇有泳池的潛店會比較安全舒適,如果需要學習潛水會用到的英語,那麼東南亞是個不錯的環境,在東南亞很容易找到以英語為母語的教練和客人,先跟英語教練考照或是學習英語教練怎麼教學,對於將來用英語授課很有幫助,可以先模仿再加以融入自己的特色,即使你忘了怎麼用英語描述某項潛水技巧或是理論,也可以回想當初英語教練怎麼教你的。要體驗比較高端的潛水服務的話,可以考慮到日本或是馬爾地夫或是東南亞比較高級的潛水度假村,在這些地方客人之所以願意付比較高的費用,就是為了體驗更高端的服務,你可以從中學習如何滿足金字塔頂端的客人,而在日本因為文化的關係,服務業者的態度很細心且嚴謹保守,你也可以從中學習到如何接待日本客人。潛水環境則要考慮水下景觀、生物和安全性,看你喜歡廣角還是微距,也要考慮當地的海流、潛點深度和能見度,不同的季節也會影響到水下的環境,必須把季節因素也考慮進去,像很多潛點有很明顯的淡旺季,通常淡季代表壞天氣,以馬爾地夫為例,淡季是5月到10月,旺季是11月到4月,淡季的時候有可能會有強風暴雨,旺季則晴空萬里水面平靜地像鏡子。裝備的話,要考慮「租裝備」、「賣裝備」和「修裝備」,租給客人的裝備如果不好用,你就得常常擔心是否不合客人的體型甚至在水下突然發生問題而要進行協助的狀況,找個願意花錢買好裝備的店家很重要。另外,賣裝備則可增加教練的收入,也可以減少客人抱怨租用裝備不好用的狀況,但是客人通常會在自己的國家跟自己的教練買裝備,也有一部分人是從網路上購買,會願意在度假村購買裝備的客人,通常是購買輕裝較多,會購買重裝的客人是比較少數的有錢人,平常沒有潛水工作的時候,得多吸收關於裝備的知識,例如訂閱潛水雜誌觀看裝備評測,也要熟悉各裝備的規格,這樣客人問你的時候,你就可以侃侃而談。裝備用久了免不了要維修,待在國外要學習裝備維修的機會比較少,建議先在台灣參加裝備廠商開的維修課程,取得專業的認證資格,這樣裝備有問題得自己維修保養的時候,才不必依賴其他教練或是技師,像在海島工作,裝備要寄到店家維修可能得花很長的時間,若是還得送回原廠就更久了,這會嚴重影響到你的工作。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店家的打氣機和船,有些店家只有打空氣的壓縮機,若客人需要高氧氣瓶,得從其他店家調,這就會增加你後勤調度上的困難,工作的時候會比較辛苦。船的大小和速度也很重要,船太慢的話,很多比較漂亮但是比較遠的潛點就比較不常去,待長期的客人可能會抱怨,而船的大小通常和舒適程度成正比,小船可能沒有廁所,也沒有足夠的空間擺放裝備,也可能無法遮蔽風雨,像馬爾地夫的Dhoni船就屬於中型的船,通常附有廁所,也有屋頂可以遮蔽風雨,天氣好的時候可以上船頂做日光浴,有了寬敞的空間也可以減少暈船發生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