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讀書會] 偷吃步 v.s. 推進:如何安全地突破極限? – Drift vs Advancement: How do we push limits safely?

還記得高中(遠目)龍騰版英文課本有一篇「挑戰者號太空梭發射失敗」的故事,印象很深刻。只是當時 Netflix 紀錄片還沒上映,我也沒空去探究完整的事件和其背後的原因。

但會潛水以後,發現「挑戰者號」的故事很值得潛水員去細讀。

Diane 在書中將整個事件的原因用 normalisation of deviance (drift)來概括:不可接受的做法或標準,逐漸變得可以接受。太空梭固態推進器(SRB) 在每次發射完回收後,拆解發現 O-ring 的密封性沒有預期的好,導致燃料有滲漏導致腐蝕。但由於 SRB 會在發射後兩分鐘就把燃料燒完而脫離太空梭本體,且在環境溫度還夠高的情況下,前幾次發射就沒有發生爆炸。偏偏 NASA 承受了來自國會的壓力,導致急於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儘量多發射幾次,以至於明知發射當天氣溫很可能會讓 O-ring 失效,仍同意發射。

潛水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客人比導潛省氣,於是導潛為了讓客人一潛的時間能盡量延長,就吸到殘壓剩很低才上來,特別是有帶相機的客人,塞小費給導潛,導潛自然就會想硬撐久一點。於是吸到剩30 bar….20 bar….10 bar,一次次地把殘壓底限減少,最後就出事了。所以我們要搞清楚,如何讓自己更安心更放鬆進而更省氣,如果辦不到,就研究如何多帶氣體,而不是去試探保留的殘壓底限越變越少的話會不會出事。

Netflix 挑戰者號:最後一程

https://www.netflix.com/tw/title/8101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