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 TTL-信號轉換器 vs 機頂小閃燈 對於引閃水中閃光燈上更有優勢的原因

LED TTL-信號轉換器 vs 機頂小閃燈 對於引閃水中閃光燈上更有優勢的原因

1) 反射光跑進鏡頭罩氙氣燈會在防水殼內產生強烈且照射範圍廣的閃光。在許多情況下可以在照片中看到閃光,理由是有一部分閃光從防水殼內部跑到球面罩(dome port)。通常會發生在鏡頭的直徑(粗細)比鏡頭罩接口還小的情況。有時候甚至可以在照片中看到鏡頭外殼上的刻度。我的圖庫裡有些照片就有這樣的瑕疵。製造商每年都不斷在改進防水殼,但這樣的問題始終無法完全解決。但是 LED 可以解決這問題,照射角只有 8 度的窄光束,光線會僅僅從光纖線插座傳導出去。

2) 電池壽命氙氣閃光燈通常採用較大型電池並會快速耗電,攝影師必須經常更換電池,但在水下我們是無法更換電池的。而且在潛水旅行中有時候更換電池會很麻煩。這對於會拍攝很多張的攝影師來說是很嚴重的問題。LED TTL-信號轉換器的電量消耗較小,所以採用較小的電池,且電池壽命通常可以超過一年。

3) 氙氣閃光燈過熱問題彈出式機頂閃光燈在防水殼內連續閃光後有時候會因為過熱的關係而停掉。這是因為氙氣閃光燈內部的熱度偵測器有過熱保護機制。當過熱保護啟動時就暫時無法拍攝,只能等待閃光燈冷卻。而 LED 不會有過熱問題。

4) 氙氣閃光燈的回電時間長氙氣閃光燈採用傳統的高電壓燈管和電容,需要很長的時間回電(2-8秒)。攝影師就無法連續高速拍攝,因為必須等待回電,有些重要的拍攝瞬間就因此錯失了。也就是說高速連續拍攝會被限制住。但 LED 允許你高速連續拍攝,因為沒有等待回電時間的問題,所以搭配 LED 就可以切換到連續拍攝模式。我們測試了每秒8張的連拍模式與 Z-330(M 模式,最小出力),可以正常運作。

5) 氙氣小閃燈的放光持續時間不足以觸發水下閃光燈出全力強力的水下閃光燈通常會使用比用來同步的彈出式(或外接)小閃燈更大尺寸的燈管。小燈管的放光持續時間約為 0.5 ms,但是 Z-330 出全力的放光持續時間為 3.5 ms。而光強控制機制是根據放光持續時間,所以使用小的氙氣閃光燈來做為 TTL同步引閃的話,就無法完全觸發水下閃光燈出全力。TTL信號轉換器(韌體內有 Z330 的資料)放光時間正好跟 Z-330 一樣為  3.5 ms,所以TTL控制是可以觸發出全力的。LED TTL 信號轉換器是專門為了控制水下外閃而研發。

6) 水下閃光燈 TTL 透過小型氙氣閃光燈來控制並不精準
小型氙氣燈管以及 Z-330 氙氣燈管的放光曲線的形狀和時間長度並不一樣,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使用小型氙氣閃光燈來做TTL同步的精確度並沒有很好。有些情況下的精確度還可以接受,有些情況下則無法接受。但 TTL-信號轉換器的韌體包含了專門的每一種水下閃光燈的 TTL-特徵,TTL 精確度更佳。

7) 光纖 TTL 控制 / 電纜 TTL 控制(連接外閃)小型氙氣燈只能用來作光纖 TTL 控制,沒有其他方式了。大部份 TTL 信號轉號氣有整合式 TTL 電路板:光纖 TTL + 電纜 TTL。所以攝影師可以採用光纖或是5-pin電纜線(Nikonos, Ikelite, S-6)同步引閃,並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去更換。 也可以同時使用兩種引閃方式(光纖 + 電纜)。使用TTL-信好轉換器就可以拓展水下閃光燈的 TTL 控制能力。

8) TTL-信號轉換器相容水下閃光燈高速同步功能新一代高速同步 HSS 閃光燈,例如 “Retra Pro”,需要有特別設計的韌體資料搭配的 LED 信號轉換器以便相容於其高速同步功能。UWTechnics 生產了這類的信號轉換器 (商品名名稱有 “HSS”)。但若使用氙氣閃光燈來同步的話,則絕大多數品牌的相機則無法使用水下閃光燈的高速同步功能(除了 Nikon 以外))。所以,要使用水下閃光燈的高速同步功能就得搭配 TTL-信號轉換器。

9) 透過TTL轉換器可以設定更快的 X-Sync 快門同步速度有些相機在搭配 TTL-信號轉換器後,允許你設定更高速的 X-Sync 快門同步速度。舉個例子,Sony A7-A9 家族在一般情況下允許你設定 1/160秒的 X-Sync 速度,但搭配 TTL-信號轉換器則可以到 1/250秒,理由是 TTL-信號轉換器有專門研發的韌體可以支援相機的協定。

鯨鯊與大白鯊的比較

我為什麼挑鯨鯊與大白鯊的比較作為認識鯊魚的入門課

-因為都是明星物種,大家都聽過都想看,但也對他們有很多誤解或是一知半解。
-都是可以透過浮潛或是水肺的方式觀察,並且有潛店、船宿在經營觀賞活動。
-都是大型洄游性,但鯨鯊偏好暖水,大白鯊則偏好冷水。
-鯊魚都是肉食性,但鯨鯊採濾食方式,大白鯊則是靠選擇時間點、埋伏追擊與撕咬來大口吃肉
-鯨鯊並非靠牙齒來咀嚼,而是透過鰓耙來過濾浮游生物後吞掉,而大白鯊的牙齒就像西餐的刀叉,一排用來固定住肉不讓獵物跑掉,另一排則用來切割肉塊
-鯨鯊和大白鯊都屬於卵胎生,但鯨鯊一次可以懷胎的數量有好幾百,甚至胚胎的發育階段不相同,可以在不同的地點產下不同時間點受精的小鯨鯊
-鯨鯊泳速較慢,吃完食物後則可能會在淺水域做日光浴幫助消化,大白鯊則是泳速很快,甚至得以透過血管迷路達到半恆溫。
-鯨鯊屬於鬚鯊目,大白鯊則屬於鼠鯊目
-鬚鯊目的其他物種多半為底棲型,例如四王群島常見的鬚鯊,鯨鯊卻獨樹一格是大洋洄游型。鼠鯊目的鯊魚都真的很有創意或神祕色彩,例如長尾鯊、姥鯊、尖吻鯊、沙虎鯊。
-鯨鯊和大白鯊的體色都是上黑下白型,從水面上跟從水下都有很好的匿蹤效果

軟骨魚的胚胎發育和獲取營養方式

我們可以大致歸納出軟骨魚的胚胎發育和獲取營養方式:

I 所有的養分來自卵黃囊
A. 卵胎生(不具胎盤連接的胎生):除了異齒鲛目、鼠鯊目和鰩科以外,所有其他現生的目
B. 卵生:所有現生全頭亞綱,所有異齒鲛目,以及所有鰩科

II 部分營養來自母親
A. 營養來自子宮分泌物:許多角鯊目和真鯊目,以及所有燕魟目
B. 營養來自吃掉其他未受精卵:所有鼠鯊目以及一些真鯊目(包括會吃掉其他胚胎的沙虎鯊)以及擬皺唇鯊

分類:
異齒鮫目:底棲,會生螺旋狀的卵
真鯊目:礁鯊、虎鯊、公牛鯊、鎚頭鯊、藍鯊、沙虎鯊
燕魟目:Manta
鼠鯊目:長尾鯊、姥鯊、大白鯊、巨口鯊

[10 Cool Facts] 鯨鯊的十個小秘密

關於鯨鯊的十個小秘密

1.人有五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鯊魚有七種(可以偵測電磁場),鯨鯊可能會利用地形和磁場來導航進行長途洄游。
2.鯨鯊過濾海水的速度可以到達每小時 40 萬公升。海綿狀的鰓上有很多1.2mm直徑的小洞。過濾的方式叫cross flow filtration,基本上跟家用的濾水器一樣。可以參考:http://www.cas.usf.edu/news/s/89
3.鯨鯊可以下潛到1300m深,可以待2hr左右,下潛越久,浮上來待在水面的時間越久,猜測是要熱身以幫助消化,這種行為在魚類裡算是比較特別的。
4.鯊魚一天內可以換好牙,終身可以換掉30萬顆。鯨魚的化石內常常可以找到鯊魚的牙齒。不過鯨鯊的牙齒功能不是被研究得很清楚,可能可以在交配的時候咬著母鯊吧!?
5.鯨鯊的體色是所謂的「反影偽裝」(counter shading),也就是上黑下白,其他例子有:蝠魟、鮪魚、企鵝等等。鯨鯊背部的斑點圖案可以說是「破壞性偽裝」(destructive camouflage)的好例子。這些斑點可以用來鑒別個體用,用的是 NASA 哈伯望遠鏡用來辨識星體的演算法。
6.交配和生產的地點尚不明確,只知道阿拉伯灣的科威特可能是繁殖地之一,另外也有觀察到懷孕的母鯊在加拉巴戈群島出沒。 
7.鯨鯊不同的族群間有基因交流,不像南北半球的大翅鯨族群老死不相往來。
8.鯊魚的鰭腳不是陰莖,而是臀鰭的一部分,可以想像把報紙捲起來的樣子。有些鯊魚是卵生,卵鞘被稱為「美人魚錢包」(mermaid purse),但鯨鯊會分批生下小鯨鯊,人類曾在印尼的河流出海口發現過剛出生的小鯨鯊,還活著。
9.鯨鯊屬於卵胎生,胎兒被包覆在角質化卵鞘裡,並在媽媽的肚子裡孵化後出生。
10.鯨鯊與豹鯊的體型很像,也有「出水口」(spiracle),他們都是演化自底棲性的魚類(像魟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