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氧] 萬一不小心超出電腦錶的氧氣曝露極限該怎麼辦?

按照PADI高氧專長課程手冊的內容:「萬一不小心超出電腦錶的最大氧氣曝露極限,這時要立刻但緩慢地上升,執行安全停留,並結束該趟潛水。 24小時之內不要潛水,或是依照電腦錶製造商所規定的時間。」
以 Shearwater Teric 為例的話: CNS% 下水後會一直增長 https://www.shearwater.com/monthly-blog-posts/shearwater-and-the-cns-oxygen-clock/回到水面後會按90分鐘半衰期遞減,約6個半衰期也就是9小時後會歸零。 但如果潛水過程中發現 CNS% 已超過100的話,可以按照 PADI 課本所說的方式去執行,也就是休息24小時後確認沒有CNS氧中毒跡象再潛,會比較保險。

Olympus PT-059 防水盒 for TG-6 與 INON D-200 閃燈套裝 (TG-5 PT-058升級款)

Olympus PT-059 防水盒 for TG-6 與 INON D-200 閃燈套裝 (TG-5 PT-058升級款)

[說明]

此套裝包含:

  1. Olympus PT-059 防水盒 for TG-6 (相機須另購)
  2. INON D-200 閃燈
  3. INON Z型閃燈轉接頭 MV
  4. NB 底座加握把
  5. F.I.T. 光纖線
  6. F.I.T. 箝制夾

Olympus PT-059 防水盒 for TG-6特色:

  • 耐水深45m
  • 在水中或陸上均可輕易掌控
  • 全相機功能均可使用
  • 可拆卸式LCD遮光蓋
  • 在水中呈中性浮力
  • 螺牙座(52mm)可提供轉接外掛鏡頭與濾鏡
  • 內建閃燈在水底可以觸發數位相容slave閃燈
  • 標準腳架插槽可轉接燈臂

[規格]

  • Olympus TG-6 專用
  • 耐水深: 45m
  • 尺寸: 157 mm (W) x 122 mm (H) x 81 mm (T)
  • 重量: 484g
  • 鏡頭口徑: 52mm

[包裝包含]

  • 閃燈光纖連接座: PFCA-03
  • O-ring: POL-058
  • LCD遮罩: PFUD-08
  • 機身蓋: PRLC-14
  • 矽油: PSOLG-2
  • 乾燥包: SILCA-5S
  • 防反光片: POSR-053
  • O-ring移除片: PTAC-05
  • 手帶

考高氧證究竟有什麼好處?

-如果你一天只潛一瓶,且深度不會超過18m,那麼吸高氧的效益就不會很明顯。
-如果潛水深度介於 18m – 30m,那麼吸高氧就可以有效提高免減壓停留時間(No Deco Time)且減少 兩潛之間的 SI 水面停留時間
-如果你一天潛多瓶,或是連續幾天都潛水,即使深度不超過 18m,都還是能提高免減壓停留時間和減少 SI,還是能讓潛水計劃更有彈性

建議什麼時候要開始學高氧?
-會一天潛多瓶 & 連續多天潛水(特別是報名船宿的人)
-已經克服恐懼,耗氣率已經有明顯下降
-考了AOW或是深潛專長,可以下30m

實際情況分析:
我於 2018年8月登上 Arenui 船宿於印尼科摩多潛水,船上安排一天 4 潛,預設的高氧濃度是 31%,下水時間分別是 7:30 / 10:30 / 14:30 / 18:30,允許的潛水時間是 70min,很多潛點的深度都可以超過 20m,一趟行程下來會潛超過 30瓶。由於我全程吸高氧,且耗氣率不高,基本上都可以在想要的深度(30m內)潛到安全的餘氣量再緩緩上升到比較淺的深度,而不用受制於免減壓停留時間。

如何在水底解救氧中毒患者?

若是學習高氧專長課之前,還沒上過救援潛水員課程的話,學生往往會比較難想象如何在水底解救氧中毒(抽搐)的患者。每次教高氧課,我蠻喜歡和學生討論這個情境,因為可以看出學生對於潛水安全/技巧的理解程度。

救援的情境大致分幾種情況:
水面?水底?
有反應?無反應?
有反應的話是被動型恐慌(遲鈍無反應/疲累)?主動型恐慌(過度反應)?

氧中毒抽搐或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抽搐,要按照「水底無反應」的情境來處理,因為患者可能已經無法控制肌肉,就可能咬不住二級頭且無法自己排除問題,沒人協助就可能持續溺水上不了水面。

這時我們面臨幾個困境:
1.要不要幫忙?會不會讓自己陷入困境?
2.要從前面還是後面扶他升水?
3.要怎麼讓患者在上升回水面的時候,盡可能不會嗆水?
4.要怎麼同時控制兩個人的浮力?患者太沈或突然上升太快怎麼辦?

現在來回答這些問題:
1.當然要幫阿,為什麼不幫??
其實救人之前有個很重要的大原則,就是要確保自己安全,如果你因為救人讓自己也變成受害者,這樣反而會讓情況變得更嚴重和複雜。在開放水域潛水有時候情況會很複雜,且一般休閒潛水員不管是身體、心理、訓練程度、救援裝備,都不可能達到公共安全潛水員的等級,所以遇到比較複雜的狀況,例如:
帶相機下水
穿乾衣
水中能見度不好
沒有參考物上升
流很強
對於潛點不熟悉
自己已經很疲憊
自己快沒氣

這些因素,有可能會有好幾項同時發生,就又讓情況更複雜。萬一你真的沒有信心可以按照最標準的程序完成救援,至少可以想辦法讓患者先自行浮上水面,例如幫患者BCD充氣或是卸掉患者配重,你自己再回水面進行救援。雖然這個過程可能會讓患者得減壓病或是有可能撞上水面的障礙物,但總比持續留在水底嗆水好。回水面得減壓病還有解救的可能,但是持續留在水底嗆水肯定完蛋。總之,在危急的情況下,往往沒有辦法找到最佳解,只能盡人事聽天命。

2.要從前面還是後面?一般來說會是從後面,因為方便控制患者,包括把二級頭塞回患者嘴巴,且方便你保持患者頭部仰起,要控制患者浮力也比較方便。萬一患者中途突然恢復意識後開始亂抓,你從後面扶的話也可以保護自己的安全,比較不會被扯下面鏡或是調節器。這時候已經沒有面對面確認患者眼神的必要。

3.如果調節器已經不在患者嘴巴,就不用浪費時間去找,因為患者很可能是控制不了臉部肌肉而吐掉,也因此很可能已經嗆到水,再塞回去意義不大且浪費時間,而上升過程中肺部的氣體會膨脹,膨脹的氣體會幫助防止水進入患者肺部。

那如果調節器還在患者嘴巴,就還是要按住不要讓患者在上升過程中吐掉。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A 直接避免水進入肺部
(不必靠上升時肺部膨脹後溢出的氣體,且二級頭有單向閥,上升時體內膨脹的氣體可以從二級頭的閥排出,不會有肺部過度擴張導致肺泡破裂的問題)
B 萬一上升過程中恢復呼吸,可以直接吸氣

4.要怎麼同時控制兩人的浮力
學過乾衣的人會知道,如果是穿三層壓的乾衣(非氯丁橡膠材質),BCD 是用來在水面上建立正浮力,或是當成緊急的備用調節氣體的裝置,在水下主要還是用乾衣的充排氣來調節浮力,因為這樣可以減少複雜度(你如果同時要控制BCD充排氣閥和乾衣充排氣閥,肯定比較複雜)。同理,當你救人的時候,也是先排掉自己的 BCD 里的氣然後兩人同時上升,當你排完自己的氣還是會往上飄太快,就得把患者的 BCD 也排氣,然後因為在水中沒東西抓的話無法煞車,只能想辦法張開自己的腳增加水阻,如果還是沒辦法就只能放手讓患者先升水,你隨後到水面再找患者。

反過來說,如果患者的配重比較重,你首先考慮的是也要把他的BCD充氣,如果還是沒辦法就只能卸掉患者的配重,但不要卸自己的配重。

海を支える小さなモンスター

海を支える小さなモンスター

はじめに
Intro

東京都伊豆大島の海が、私の観察フイールドである。
東京都伊豆大海的海域是我私人觀察的秘密花園。
溶岩により形成された海底には付着生物か多く、
熔岩形成的海床有許多著生生物,
数千種と予測される海洋生物を観察できる。
能觀察到數千種的海洋生物。
多彩で綺麗な生物たや回遊魚などはもちろんだが、
更不用說有多樣而美麗的生物和洄游性魚類。
生態系を考えれば、実は小さな生物たちが海を支えていることに気づく。
綜觀整個生態系,你會發現這些小小的生物支撐起了整個生態系。
一般には余り認識されない、そうした小さな生物たちは、多様かつ興味深い手段を使って生活し、繁殖を行う。
這些鮮為人知的生物,生活和繁殖的方式多采多姿。
寄生生物や共生生物も、そのひとつである。
例如寄生或是共生。
全身を宿主内に収める種から、宿主の表面に付着する種まで、きわめて多様である。
許多物種過著不同的生活方式,例如會佔據宿主體內的寄生蟲或是會附著在表面的寄生蟲。

看「空中浩劫」培養潛水安全意識 – S18E10 聯合快捷6291 空難

失事原因:

1. An aerodynamic stall that occurred when the flightcrew allowed the airspeed to decay to stall speed following a very poorly planned and executed approach characterized by an absence of procedural discipline; 為了躲避壞天氣,採用Slam Dunk陡降法快速穿越雲層,但機師沒注意空速和高度,因為低於最低空速很可能會失速甚至墜機。
2. Improper pilot response to the stall warning, including failure to advance the power levers to maximum, and inappropriately raising the flaps; 對於失速警告的反應不正確,其實可以透過降低機鼻和加高推進力來挽救,但機師卻錯誤地將襟翼收起(收起後會需要更多推進力才能維持高度),加速墜地。
3 Flightcrew inexperience in “glass cockpit” automated aircraft, aircraft type, and in seat position, a situation exacerbated by a side letter of agreement between the company and its pilots;  機師不熟悉液晶數位化駕駛艙。即使是最先進的飛機,仍無法完全依賴儀器飛行。機師依賴自動駕駛未注意失速,並且處置失當而未補救,而副機師是菜鳥也不清楚狀況。航空公司因為正在擴張,並沒有雇足有經驗的機師,只好讓菜鳥雙飛。
4 The company’s failure provide adequate stabilized approach criteria, and the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s failure to require such criteria. 進場流程安全性要再加強。

訪談倖存乘客後的改進: 安全帶繫緊後,在緊急情況下要先弄鬆才能打開。這其實跟BCD的快卸很像。有些人買背囊式,卻沒注意有些背囊式的帶子其實不好鬆開,沒有配戴緊急時候可以切割的刀具。
給我們潛水員的啟示: 1.隨時注意深度和上升速度是很重要的,特殊緊急情況下得採用比較極端的快速上升或是快速下降,例如CESA或是頭下腳上負浮力快速下潛來,CESA還是要控制上升速率盡量減少罹患減壓病的機率,負浮力下潛則要注意能否做好耳壓和面鏡壓力平衡。電腦錶會告訴你深度改變速率,或是你可以觀察氣泡上升速率、抬頭看距離水面的距離、看周圍環境參考物來估計速率。
2.潛水和飛行一樣都需要有基本的流體力學常識,當你快速上升想要降速,除了卸BCD裡的氣,或是頭下腳上往反方向踢,還可以想辦法增加自己的阻力,例如手腳張開。如果錯誤地縮手縮腳或是把BCD充氣就會加速上升。
3.現在電腦錶功能越來越強大,但也可能表示能顯示的參數越多種,如果你只是買高端的產品來炫耀,卻沒有好好熟讀說明書或是問教練怎麼使用,或是過度依賴電腦錶去幫你做規劃和計算NDL,而沒有思考若是電腦錶故障或是自己設定錯誤時該怎麼辦,或是當電腦錶介面切換成進階模式一次顯示很多你自己沒法看懂的參數,或是自己不小心進入減壓模式卻看不懂電腦錶進減壓後要叫你幹什麼,那就很危險了。雖然我們知道休閒潛水已經很保守,但總有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當你和你的潛伴的能力都不足以應付該次潛水所需的最低基本技巧要求時,若還是硬要下水,就很有可能出事。另外有可能船公司因為找不到足夠的有經驗的導潛,很有可能會安排非DM等級的導潛,或是對當地潛點沒有很熟悉的導潛,這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好的潛水店或是船公司,收費比較貴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他雇用的導潛比較有經驗和比較專業,羊毛出在羊身上,這道理大家都懂。
4.潛水課程學到的程序是有意義的,例如正常情況上升時要做安全停留,甚至要學會打浮力袋,然後升水後要建立正浮力、面鏡先不要脫、先不要吐調節器在水面聊天……等等看似很無聊可以忽略的程序,其實都是有意義的。熟練潛水技巧的程序,了解訓練目標和價值,才能確保潛水安全。
失事報告: https://aviation-safety.net/database/record.php?id=19940107-0&fbclid=IwAR2lkmXnXNgmoMF1xUAf251tIIX1OeOOorqsU99Rk3pXetBsS1bQRCqXG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