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有效地學習潛水技巧?根據心理學家做過的研究,學習與教學理論分成三大流派:
行為主義:巴夫洛夫的狗 => 刺激與反應 => 我說給你聽 => 做錯技巧後糾正,並給予正確技巧的強調,以及正面鼓勵 => 有助於動作技能的培養認知主義:刺激與反應中間的黑盒子 => 從頓悟到訊息處理 => 我做給你看 => 口訣等輔助記憶教學,幫助學生記憶複雜動作的步驟,而不需要靠檢查表建構主義:參與、體驗、思考 => 你做給我看 => 實際把技巧應用在潛水中或是模擬情境中
關於動作技能的培養,採用行為主義教學絕對有效 => 例如當學生做對就和他在水下擊掌、握手,給予正面鼓勵,如果做錯就提醒做錯的地方,並要求重做認知主義強調知識的結構和分類教學 => 適合態度的培養,同時會讓學習比較有系統有方向感,並且進入長期記憶。在做簡報的時候要告訴學生你是怎麼安排的?為什麼這麼安排?也就是得因地制宜並按照教學的順序來教學,才不會顯得雜亂無章。建構主義教學的主張,更適合在某一場景下的基於過往經驗對某一問題的具體解決 => 做簡報的時候要告訴學生潛水技巧的價值,讓學生有機會在水下實際應用
在PADI平靜水域和開放水域的評分版中的評分項目有:簡介 + 示範 +問題處理 + 控制與傳授 + 總結
簡介
技巧的實際價值 => 建構主義複習/敘述/手勢/安排 => 拆成步驟、利用口訣、手勢輔助、因地制宜有系統地做技巧 =>認知主義
示範+傳授教練示範並在學生做正確後給予正面鼓勵,沒做對就提醒技巧後重做 => 行為主義
總結提出大家都做的很好的地方,並提出某些人做錯的地方,並提出如何做的更好 => 行為主義重申技巧的實際價值 => 建構主義
透過這樣的分析,你會發現潛水教練就好像「馴獸師」+「工匠」+「園丁」利用不斷的刺激和反應的回饋來訓練動物,利用有系統地傳授搭建起知識和技巧的框架,告訴學生實際的應用價值讓這項技巧在學生心中慢慢茁壯最後透過不斷地試探摸索,進而開花結果,所以教練必須巧妙運用行為+認知+建構的黃金三角,來協助學生熟練潛水技巧。
我舉幾個實際的案例:
1.講解升水後要上船前的裝備脫除順序先解說技巧的順序,反覆練習,不斷刺激 => 行為主義先脫配重->BCD->蛙鞋 => 認知主義講解一些沒有按照正確順序造成的潛水意外案例 => 建構主義
例如有個孩子跟著爸爸潛水,因為孩子都會模仿大人,而那次是爸爸穿整合式配重BCD,所以上船前是直接脫下BCD然後脫蛙鞋,而孩子卻是穿配重帶,所以也學爸爸先脫BCD,這時候配重帶還在身上,結果就快速下沉,在恐慌的情況下忘了快速卸除配重帶,結果就溺水了。
2.潛伴檢查先用講的方式解釋要檢查什麼,並反覆練習 => 行為主義搭配 BWRAF 的口訣,並找 DM 一起示範潛伴互相檢查 => 認知主義實際和潛伴演練,並會注意到潛伴和自己裝備的不同,思考危急的時候要怎麼應變 => 建構主義例如:還沒潛伴檢查的時候以為所有BCD都一樣,其實BCD還有分夾克式和背囊式,也有特殊的充排氣閥,例如Aqualung的i3系統,或是ScubaPro Air2 / Atomic SS1 這種整合備二的充排氣閥
月份彙整: 2019 年 7 月
INON LF-2400h-EW + UWL H-100 28M67
When a wide angle wet lens is attached, the angle of view is wider
than the beam angle of the light, so it is possible to take pictures of
the landscape in this way.
Because the color of the light is also white, the color of the sea in the background make you feel comfortable.
White balance: underwater mode
Continuous AF
Location:
Okinawa Iriomote, Japan
Photographic Equipment:
Camera: SONY RX100M5
LENS: INON UWL-H100 28M67 Type 2
Light: INON LF2400h-EW (2 lights)
INON LF2400h-EW + UCL-90
The close-up lens UCL-90 is mounted and photographed with two new lights LF2400h-EW.
The color temp. of the new light is also unique, so it is sufficient to take pictures without taking color correction.
When shooting tiny creatures, you can shoot with the low brightness of this light.
Camera Setting:
White balance / underwater mode
Continuous AF (High Speed)
Focal length 70mm
Location:
Okinawa Iriomote
Equipment:
Camera SONY RX100M5
LENS INON UCL-90
Light INON LF2400h-EW
詳細解釋何謂「圓窗破裂」(Round-Window Rupture)
太晚做耳壓平衡,然後才捏鼻並過度用力呼氣做耳壓平衡,有可能會造成耳朵的「圓窗破裂」,可說是潛水員都必須知道的觀念,也是上 PADI IDC 教練班練習生理學模擬試題一定會寫到的題目,因為這會影響潛水安全,避免的方式是要再下降過程中持續做耳壓平衡,不要等到太痛才做,或是改用法蘭佐法(Frenzel),僅用喉嚨的肌肉去平衡耳壓。不過,究竟為什麼用力捏鼻呼氣就有可能造成圓窗破裂?圓窗究竟在哪裡?他在耳朵中的功能是什麼?為什麼用法蘭佐就不會造成圓窗破裂?當然,PADI 潛水大百科裡面已經有解釋這整個前因後果:捏鼻呼氣=>胸部壓力暫時增加=>阻止靜脈血流回心臟=>靜脈系統壓力補償機制=>增加腦脊髓液壓力,包括外淋巴液體(perilymph)的壓力結果是:耳膜透過三小聽骨給予外淋巴液的壓力+捏鼻呼氣過度用力造成的外淋巴液增壓 => 圓窗破裂!若沒學過組織學、解剖學的話,其實會比較難理解。所以補充一些組織解剖學上的示意圖會更好理解:概念一:
外耳填滿空氣
中耳填滿空氣
內耳耳蝸填滿液體,包括外淋巴液(peripymph)和內淋巴液(endolymph)
概念二:聲音必須由壓力轉成電訊號,再由大腦處理
傳遞路徑是:鼓膜振動=>三小聽骨=>卵圓窗(oval window)=>內耳
概念三:我們可以辨識不同頻率的聲音,因為會由不同位置的毛細胞收錄,因此可以把耳蝸視為濾波功能,而聲波傳遞會一直傳導到圓窗(round window)。因為液體不可壓縮,壓力補償關係,若卵圓窗內凹,則圓窗會外凸。
肺部過度擴張可能會造成的後果->氣跑到縱隔
要了解為什麼潛水不能憋氣上升,就要了解肺部過度擴張可能會造成的後果,其中不得不了解胸腔的結構,特別是在左右肺的中間有一個空間稱為縱隔(mediastium),如果氣跑到這裡可能會造成Mediastinal Emphysema或是Subcutaneous emphysema
看了一下自己的X-ray照片,mediastinum還蠻明顯的,裡面有心臟和氣管,鎖骨也很明顯
為什麼潛水憋氣上升有可能造成「氣胸」?
潛水的時候如果憋氣上升還有可能造成「氣胸」,也就是說肺本身有一層保護膜visceral pleura,然後胸腔本身也有一層保護膜parietal pleura,如果肺本身的保護膜破裂,那氣就會跑進兩層膜中間稱為pleural cavity的空間,這樣肺就會受到擠壓,造成肺部部分或是完全塌陷,這就是氣胸的名稱由來。
INON 新產品情報 No.526 – Grip Base 握把底座轉接球頭
近側發展區間 (ZPD) 在潛水教育上的應用
教育心理學中的近側發展區間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理論意圖解釋: 學生是怎麼把一件「不會」的事變成「會」?這中間的學習過程是什麼?「會」跟「不會」之間的界線是什麼?
簡單來說,學生對於潛水技巧的熟悉程度需要再細分成
-可以獨立完成
-需協助才可以完成(ZPD)
-即使經協助還是無法完成
所以只要指派學生練習操作一些經協助就可以完成的任務,就可以激發潛能。換句話說,學習是要按部就班,並且要知道每個人的 ZPD 是不同的,所以你指配的任務不能太簡單,不然學生會覺得太無聊,因為那是學生不用教就會的事情。同時,任務也不能太難太複雜,不然學生學不會就會心理受挫,產生放棄或是抗拒的心理,影響學習效果。同時,一次跳太難的技巧給學生做,也是會違反教學標準的。
舉例: OW會教面鏡排水,順序是:「部分積水」=>「全進水」=> 「面鏡脫除帶回」=> 「無面鏡游泳」
你會發現有些人可以很快就達到無面鏡游泳的程度,有些人卻連部分積水都會恐慌!如果他連部分積水都會恐慌,而且在泳池一直練習都還是練不會,那就表示這技巧已經遠遠超出他的ZPD,你就算在泳池給他一整天的時間練習恐怕都還是無法學會,這時就得讓他回去鍛鍊水性,不怕水後再回來學潛水,而鍛鍊水性的方法可能是透過學習游泳來達成,這恐怕不是一兩天之內可以學會的。
另外,教練不能異想天開自己設定更難的練習目標讓學生練習,例如要求學生把面鏡摘下後丟棄然後在無人協助下找回面鏡後戴起來並排水!我要強調,並不是讓學生做更難的技巧就是對學生好,因為這可能會偏離學生的ZPD,且會違反教學標準。如果學生技巧練習都很順利,教練應該鼓勵他之後繼續上更進階的課程,而不是自己發明「更難的技巧要求」給他練習。真的對教學標準有意見,是要反應給課程總監或是教練協會去討論和修訂,並不是自己說了算。
再舉一個例子: 下潛技巧,學習的順序是:「控制式」 => 「有參考物」=> 「無參考物」
首先練習抓著並沿著下潛繩下潛,學會後再練用下潛繩或是斜坡或是峭壁當參考物下潛,最後才是練習直接跳大藍水沒有參考物的下潛。教練還是得按順序教,因為這是衡量學生的ZPD的方式,而不能靠教練覺得學生其他的技巧都學的很快,就判定他可以直接跳大藍水,不需先練習有控制和有參考物的下潛技巧。
我很鼓勵學完OW後繼續上AOW課程和專長課程,因為專長課程就是要學習如何完成某些在你ZPD中的特定任務,例如:夜潛、船潛、深潛、導航等等,這會讓「IQ測驗不高」在傳統觀念中不被認為是資優生的同學發掘自己的潛力,因為這些任務不光光是靠「靜態」或是「死板板的知識背景」就可以完成,還需要動態地運用你的知識去判斷環境並運用上技巧。我相信透過潛水教育訓練,可以幫助本來不認為自己是資優生的學生找回自信,道理就在此,學生會更確信IQ測驗本來就不代表一切。
很多人說,我是經驗非常豐富的OW,根本不需要上AOW,光靠潛水經驗的累積就足夠讓自己變強。這句話的盲點在於,如果你都在類似的環境下重複潛水,那麼你需要用到的知識和技巧都不在也不會超出ZPD,但萬一有一天你到更複雜更有挑戰性的環境潛水,就可能無法應付了。常見的情況往往是你在自家附近的潛點潛了很多隻,但到國外船宿後卻發現原來自己的知識和技巧還有不足的地方。而且很多技巧自己一個人練習其實不太容易練起來,例如導航,如果一開始沒有教練協助你掌握方向和計算距離,你要同時看好方向、深度、距離、繞過障礙物、考慮流向和能見度等等因素,或是沒有明顯地標的情況下不迷路,其實並不容易,但若有教練協助你把干擾因子降低,例如幫你算距離並讓你專心看指北針就好,學習起來就會更有系統和更有效率。
繼續上更進階的課也是一種社交生活,和不同教育、文化背景同學一起考證,可以互相鼓勵和學習,並激發你的潛能,例如可以看比較厲害的同學先做過一遍示範,你再做就會更容易,因為同學可能會順利地做出一連串比較複雜的技巧讓你在腦海中又複習了一遍,或是做錯你原本沒想到會做錯的地方,然後被教練糾正,你就會知道原來這項技巧很可能會犯這種錯誤,自己做的時候要想辦法避免。所以有同學讓你「參考」是有助於學習的。但反過來說,太大班制也不好,一來可能有安全上的疑慮(當然教練可以透過增加助手的方式來解決這問題),二來會讓不同ZPD的學生的進度不好同步,或是教練會不好一一掌握所有人的 ZPD,影響課程的進度安排。
要充分應用 ZPD 理論在教學上,關鍵在於教練本身要很清楚課程的關聯和技巧的順序,並且要能夠很清楚判斷學生是否可以獨立地完成技巧目標,也就是得揪出學生的錯誤。萬一學生有錯誤沒發現,教練就會誤以為學生已經能獨立操作這項技巧,進而再練習更難而會超出 ZPD 的技巧,那學習就不扎實了。而為了增加教練找錯的能力,在 IDC 教練班中會讓教練候選人先想好並在板子上寫下某項技巧可能會犯的錯誤,並互相扮演犯錯學生的角色,透過角色扮演和練習找錯的活動強化自己對於糾正學生錯誤的能力。上參謀教練課程也有助於精進自己揪出學生錯誤的能力,因為參謀教練要看教練候選人有沒有找出學生的錯誤,也有機會指派技巧錯誤給教練候選人去扮演。因此不是「老教練」就代表教學經驗豐富和教學能力強,如果年輕的教練上過參謀教練課,參與過多次的評分過程,那我也會認定這位年輕的教練有足夠的能力能判定學生的 ZPD。
INON 新產品情報 No. 527 – X-2 型 45度觀景窗 II
觀景窗屈光度調整秘訣
[屈光度調整秘訣]
在陸地上比較明亮的環境,人類的瞳孔會縮小讓屈光調節會更容易,因為此時景深會比較深。但是到了水下比較沒那麼明亮的環境,因為人類的瞳孔會放大而讓景深比較淺,特別是老花眼患者的眼球對焦功能比較不好,可能會無法精確地對焦在已經調節好的觀景窗,因此會無法清晰地觀看觀景窗中的影像。
雖然有個體差異和年齡的差異,但一般來說人類需花15分鐘來打開瞳孔以適應昏暗的水下環境,所以我們建議在昏暗的房間(要比水下還暗)中待上15分鐘後再來調節屈光度,以模擬在水下瞳孔會放大的情境,這樣調出來的屈光度才會讓你能在水下正確地對焦。
採取這種屈光調節方式效果良好,因此沒有必要在在觀景窗上加上昂貴的屈光調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