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 鱷魚

Crocodile和alligator外型上的差異。美國的話,僅有密西西比有alligator,而佛羅里達有crocodile
鱷魚有完整的 secondary palate,可以區隔鼻子和嘴巴,所以在嘴巴充滿食物或是水的時候,依然可以從鼻子呼吸
Gharials
中生代恐龍滅絕後,主龍類剩下現代的鱷魚和鳥類。 現生鱷魚總共分成:alligators / caimans / crocodiles / gharials



潛水計畫典範的轉移:從查RDP表到電腦錶

作者:丁丁 (PADI參謀教練#280653)
<查表還是查錶?>在上Openwater課時,常被學生問究竟該不該學查表法來學習怎麼作潛水計畫?還是只要學電腦錶怎麼操作就好了,等以後有興趣有時間再學查表?沒興趣學技潛的是否就可以只先學電腦錶操作就好?透過查表或是操作電腦錶就能理解背後的減壓理論嗎?換句話說,就算一知半解,在休閒潛水的範圍內,是否還是夠安全而不至於發生嚴重意外?在休閒潛水,因為本來就很保守,所以即使對減壓理論一知半解,只要知道不要讓 NDL 太接近零,不要下超過30m,不要把氣瓶吸到剩太少,有作安全停留,有緩慢上升,似乎就夠了?
我認為要好好回答這問題的話,可以套用科學哲學家孔恩(Thomas Kuhn)在《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裡提出「典範轉移」概念來詳細說明。
<減壓病是什麼?該怎麼預防?>「潛水科學」是在想辦法解釋減壓病的成因,當你知道成因以後才比較能想出有系統的方法去避免發生,或說能怎麼樣調整減壓模型的「保守係數」以因應不同的潛水情境。在Openwater階段有兩種方式來學習減壓理論:「潛水電腦錶操作」且/或 「查RDP/eRDP ML」,甚至是 Buhlmann ZHL-16C 加 Gradient factor 梯度因子完整講述。很可惜礙於課堂時間有限的關係,加上真正懂GF的休閒潛水教練並不多,考完OW 多半得自己再進修,或是日後學習技術潛水才有可能充分理解 ZHL-16C 和 GF 的精神。也就是說,OW 剛結業的學生,多半是看不懂透過 GF 來調保守係數的原理。所以,電腦錶會提供好幾組 GF hi/low 數對,分別告訴你這是比較不保守和比較保守,也可以讓你自定,這樣即使不懂 GF 的使用者也可以用的很開心,然後懂 GF的使用者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況去自定。
<典範的轉移就是潛水社群裡多數人認可的解題規則改變了>休閒潛水社群是一群正在進行「休閒潛水」的人,其中他們約定了,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制訂潛水計畫是可以接受的。這種計畫方式就叫作「典範」,包括:要處理怎樣的範圍?怎樣的問題是合法的?哪些事情不能做?
以查RDP法為例:遞迴查表=>解決重複潛水問題 => 先查預備要下的深度,得出「壓力等級」後,看水面休息時間,得出新的「壓力等級」,再翻到背面重新依照要下的深度查 NDL近似深度=>解決離散表格的不連續性問題 => 因為表格面積有限,只能透過近似法來解決等效深度=>解決保守程度調整問題 => 要更保守一點就是假想你要下更深,然後得出的 NDL 時間就會比較短,也就相對來說更保守了例外規則 =>補充表格的不足
而以電腦錶為例:畫出 Tissue Bar Graph => 解決重複潛水問題 => 利用 NDL Planer 查出假設休息多久之後下不同深度的 NDL 值,並且可以即時監看 16 個理論腔室的氮氣壓力(tissue tension)變化。即時取樣和計算 => 解決資料不連續性問題 => 在水下的取樣頻率高,就可以 on the fly 即時計算 NDL,並可動態看到 16 個理論腔室的氮氣壓力變化、環境壓力、GF到多少了等等。梯度因子 => 解決保守程度調整問題 => 利用線性轉換的方式,更直覺簡單地讓你知道 M-Value 是怎麼被調整到更保守,且學生也會比較清楚是因為我們預設可以忍受的超飽和程度給減少了,而且實做電腦錶功能的時候,也只需要讓使用者調整 GF Hi和GF Low即可。除此之外,還可以馬上算出 SurfGF,讓使用者知道如果馬上按照10m上升到水面的時候,GF會是多少,是在GFHi – 100之間,還是已經超過 100?這樣就可以在水下汗水上幫助自己立刻評估得減壓病的風險有多大,且是一個明確的數值。
<查RDP表法在水下難以解決的異例 anomalies>剛提到一點只學查RDP表法的學生會遇到的困境,就是萬一在水下遇到兩難的緊急狀況,該如何立刻用最短的時間判斷做出某項決定的後果有多嚴重?例如當你已經不小心進到減壓模式,然後氣瓶的氣已經快吸完了,也沒有其他可用的備用氣源了,這時候如果立馬回水面以避免溺水,到底會有多嚴重?這時如果有電腦錶會幫你計算 SurfGF,你就馬上可以評估自己偏離 M-Value 的程度。
只學RDP查表法的另一個難處是對deepstop的理解,如果學習了 ZHL-16C和GF,就會知道 deepstop 其實可以透過調整 GF Low 的值來去調控。
這些問題都可以透過電腦錶去解決,前提是電腦錶要提供這些參數,而使用者要能看懂這些參數的意義並實際應用在潛水。
<核心概念無法互相化約>孔恩提到「不可共量(incommensurability)」的概念,用更白話一點講就是「核心概念無法互相化約」,例如:梯度因子的數對會影響「第一次減壓停留的深度」和「最後一次減壓停留的時間」,這對於只學查 RDP 表的學生來說是無法理解的。因為查RDP表法精神是用「等效深度」去調整保守度,我要保守一點的話,就假設我要下更深來去規劃,這樣就會得到比較少的 NDL,所以就只會知道能在某深度停留的時間會變少,但並不會想到「第一次減壓停留的深度」和「最後一次減壓停留的時間」。至於「等效深度」怎麼去計算,就還是得查表,例如吸高氧怎麼算出等效背空氣的深度?上高海拔怎麼算出等效在海平面下水的深度?
<擁抱電腦錶之後,也別忘了學查表法的初衷>電腦錶已經越來越普及,也有許多教練乾脆不教查RDP表法,只教電腦錶的基礎參數怎麼看,然後想要精進的同學再學ZHL-16C和GF的意義,有興趣學技潛的再把查表法學好,以便自己不靠儀器做好整套潛水計畫,在下水之前就對整個計畫有個具體的了解,也是不錯的。

海を支える小さなモンスター

海を支える小さなモンスター

はじめに
Intro

東京都伊豆大島の海が、私の観察フイールドである。
東京都伊豆大海的海域是我私人觀察的秘密花園。
溶岩により形成された海底には付着生物か多く、
熔岩形成的海床有許多著生生物,
数千種と予測される海洋生物を観察できる。
能觀察到數千種的海洋生物。
多彩で綺麗な生物たや回遊魚などはもちろんだが、
更不用說有多樣而美麗的生物和洄游性魚類。
生態系を考えれば、実は小さな生物たちが海を支えていることに気づく。
綜觀整個生態系,你會發現這些小小的生物支撐起了整個生態系。
一般には余り認識されない、そうした小さな生物たちは、多様かつ興味深い手段を使って生活し、繁殖を行う。
這些鮮為人知的生物,生活和繁殖的方式多采多姿。
寄生生物や共生生物も、そのひとつである。
例如寄生或是共生。
全身を宿主内に収める種から、宿主の表面に付着する種まで、きわめて多様である。
許多物種過著不同的生活方式,例如會佔據宿主體內的寄生蟲或是會附著在表面的寄生蟲。

看「空中浩劫」培養潛水安全意識 – S18E10 聯合快捷6291 空難

失事原因:

1. An aerodynamic stall that occurred when the flightcrew allowed the airspeed to decay to stall speed following a very poorly planned and executed approach characterized by an absence of procedural discipline; 為了躲避壞天氣,採用Slam Dunk陡降法快速穿越雲層,但機師沒注意空速和高度,因為低於最低空速很可能會失速甚至墜機。
2. Improper pilot response to the stall warning, including failure to advance the power levers to maximum, and inappropriately raising the flaps; 對於失速警告的反應不正確,其實可以透過降低機鼻和加高推進力來挽救,但機師卻錯誤地將襟翼收起(收起後會需要更多推進力才能維持高度),加速墜地。
3 Flightcrew inexperience in “glass cockpit” automated aircraft, aircraft type, and in seat position, a situation exacerbated by a side letter of agreement between the company and its pilots;  機師不熟悉液晶數位化駕駛艙。即使是最先進的飛機,仍無法完全依賴儀器飛行。機師依賴自動駕駛未注意失速,並且處置失當而未補救,而副機師是菜鳥也不清楚狀況。航空公司因為正在擴張,並沒有雇足有經驗的機師,只好讓菜鳥雙飛。
4 The company’s failure provide adequate stabilized approach criteria, and the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s failure to require such criteria. 進場流程安全性要再加強。

訪談倖存乘客後的改進: 安全帶繫緊後,在緊急情況下要先弄鬆才能打開。這其實跟BCD的快卸很像。有些人買背囊式,卻沒注意有些背囊式的帶子其實不好鬆開,沒有配戴緊急時候可以切割的刀具。
給我們潛水員的啟示: 1.隨時注意深度和上升速度是很重要的,特殊緊急情況下得採用比較極端的快速上升或是快速下降,例如CESA或是頭下腳上負浮力快速下潛來,CESA還是要控制上升速率盡量減少罹患減壓病的機率,負浮力下潛則要注意能否做好耳壓和面鏡壓力平衡。電腦錶會告訴你深度改變速率,或是你可以觀察氣泡上升速率、抬頭看距離水面的距離、看周圍環境參考物來估計速率。
2.潛水和飛行一樣都需要有基本的流體力學常識,當你快速上升想要降速,除了卸BCD裡的氣,或是頭下腳上往反方向踢,還可以想辦法增加自己的阻力,例如手腳張開。如果錯誤地縮手縮腳或是把BCD充氣就會加速上升。
3.現在電腦錶功能越來越強大,但也可能表示能顯示的參數越多種,如果你只是買高端的產品來炫耀,卻沒有好好熟讀說明書或是問教練怎麼使用,或是過度依賴電腦錶去幫你做規劃和計算NDL,而沒有思考若是電腦錶故障或是自己設定錯誤時該怎麼辦,或是當電腦錶介面切換成進階模式一次顯示很多你自己沒法看懂的參數,或是自己不小心進入減壓模式卻看不懂電腦錶進減壓後要叫你幹什麼,那就很危險了。雖然我們知道休閒潛水已經很保守,但總有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當你和你的潛伴的能力都不足以應付該次潛水所需的最低基本技巧要求時,若還是硬要下水,就很有可能出事。另外有可能船公司因為找不到足夠的有經驗的導潛,很有可能會安排非DM等級的導潛,或是對當地潛點沒有很熟悉的導潛,這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好的潛水店或是船公司,收費比較貴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他雇用的導潛比較有經驗和比較專業,羊毛出在羊身上,這道理大家都懂。
4.潛水課程學到的程序是有意義的,例如正常情況上升時要做安全停留,甚至要學會打浮力袋,然後升水後要建立正浮力、面鏡先不要脫、先不要吐調節器在水面聊天……等等看似很無聊可以忽略的程序,其實都是有意義的。熟練潛水技巧的程序,了解訓練目標和價值,才能確保潛水安全。
失事報告: https://aviation-safety.net/database/record.php?id=19940107-0&fbclid=IwAR2lkmXnXNgmoMF1xUAf251tIIX1OeOOorqsU99Rk3pXetBsS1bQRCqXGvo

潛水學日語 – N5 – 體驗潛水

文法:
第一句:当日の持ち物は、水着とタオルだけでOK!
翻譯:當天只需要帶泳衣和毛巾就可以了!

当日の持ち物後的助詞 は 表示主題,也就是當天要帶的東西。
水着とタオル當中的と代表並列關係,也就是英文的 and,だけ是限定的意思,也就是 only。
如果是や…など的列舉法,則表示我只代表性地列舉,但還有其他東西要帶。
所以這裡用と…だけ= and….only 就是說你只需要帶泳衣和毛巾這兩樣東西即可。

第二句:約3時間で気軽に水中世界を体験してみませんか?
翻譯:想要花大約三個小時體驗自在的水中世界嗎?

日文的小時是寫成「時間」,
気軽是に形容詞,表示輕鬆隨性自在
を代表名詞後面要接動詞,体験してみ,代表嘗試著體驗看看水下世界
ませんか是比ましょう較禮貌的邀請法。
有時候你會聽到日本導潛作完下水前的簡報後說 行きましょう
那代表比較積極的邀請法,可以翻譯成「走吧!下水吧!」的意思。

当日の持ち物は、水着とタオルだけでOK!!
約3時間で気軽に水中世界を体験してみませんか?

發音:
Tōjitsu no mochimono wa, mizugi to taoru dake de OK! ! Yaku 3-jikan de kigaru ni suichū sekai o taiken shite mimasen ka?

直譯成英文:
Your belongings on the day can only be swimwear and towels! !
Want to feel free to experience the underwater world in about 3 hours?

潛水教學黃金三角:行為+認知+建構

要如何有效地學習潛水技巧?根據心理學家做過的研究,學習與教學理論分成三大流派:
行為主義:巴夫洛夫的狗 => 刺激與反應 => 我說給你聽 => 做錯技巧後糾正,並給予正確技巧的強調,以及正面鼓勵 => 有助於動作技能的培養認知主義:刺激與反應中間的黑盒子 => 從頓悟到訊息處理 => 我做給你看 => 口訣等輔助記憶教學,幫助學生記憶複雜動作的步驟,而不需要靠檢查表建構主義:參與、體驗、思考 => 你做給我看 => 實際把技巧應用在潛水中或是模擬情境中
關於動作技能的培養,採用行為主義教學絕對有效 => 例如當學生做對就和他在水下擊掌、握手,給予正面鼓勵,如果做錯就提醒做錯的地方,並要求重做認知主義強調知識的結構和分類教學 => 適合態度的培養,同時會讓學習比較有系統有方向感,並且進入長期記憶。在做簡報的時候要告訴學生你是怎麼安排的?為什麼這麼安排?也就是得因地制宜並按照教學的順序來教學,才不會顯得雜亂無章。建構主義教學的主張,更適合在某一場景下的基於過往經驗對某一問題的具體解決 => 做簡報的時候要告訴學生潛水技巧的價值,讓學生有機會在水下實際應用
在PADI平靜水域和開放水域的評分版中的評分項目有:簡介 + 示範 +問題處理 + 控制與傳授 + 總結 
簡介
技巧的實際價值 => 建構主義複習/敘述/手勢/安排 => 拆成步驟、利用口訣、手勢輔助、因地制宜有系統地做技巧 =>認知主義
示範+傳授教練示範並在學生做正確後給予正面鼓勵,沒做對就提醒技巧後重做 => 行為主義
總結提出大家都做的很好的地方,並提出某些人做錯的地方,並提出如何做的更好 => 行為主義重申技巧的實際價值 => 建構主義
透過這樣的分析,你會發現潛水教練就好像「馴獸師」+「工匠」+「園丁」利用不斷的刺激和反應的回饋來訓練動物,利用有系統地傳授搭建起知識和技巧的框架,告訴學生實際的應用價值讓這項技巧在學生心中慢慢茁壯最後透過不斷地試探摸索,進而開花結果,所以教練必須巧妙運用行為+認知+建構的黃金三角,來協助學生熟練潛水技巧。
我舉幾個實際的案例:
1.講解升水後要上船前的裝備脫除順序先解說技巧的順序,反覆練習,不斷刺激 => 行為主義先脫配重->BCD->蛙鞋 => 認知主義講解一些沒有按照正確順序造成的潛水意外案例 => 建構主義
例如有個孩子跟著爸爸潛水,因為孩子都會模仿大人,而那次是爸爸穿整合式配重BCD,所以上船前是直接脫下BCD然後脫蛙鞋,而孩子卻是穿配重帶,所以也學爸爸先脫BCD,這時候配重帶還在身上,結果就快速下沉,在恐慌的情況下忘了快速卸除配重帶,結果就溺水了。
2.潛伴檢查先用講的方式解釋要檢查什麼,並反覆練習 => 行為主義搭配 BWRAF 的口訣,並找 DM 一起示範潛伴互相檢查 => 認知主義實際和潛伴演練,並會注意到潛伴和自己裝備的不同,思考危急的時候要怎麼應變  => 建構主義例如:還沒潛伴檢查的時候以為所有BCD都一樣,其實BCD還有分夾克式和背囊式,也有特殊的充排氣閥,例如Aqualung的i3系統,或是ScubaPro Air2 / Atomic SS1 這種整合備二的充排氣閥

近側發展區間 (ZPD) 在潛水教育上的應用

教育心理學中的近側發展區間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理論意圖解釋: 學生是怎麼把一件「不會」的事變成「會」?這中間的學習過程是什麼?「會」跟「不會」之間的界線是什麼?

簡單來說,學生對於潛水技巧的熟悉程度需要再細分成
-可以獨立完成
-需協助才可以完成(ZPD)
-即使經協助還是無法完成

所以只要指派學生練習操作一些經協助就可以完成的任務,就可以激發潛能。換句話說,學習是要按部就班,並且要知道每個人的 ZPD 是不同的,所以你指配的任務不能太簡單,不然學生會覺得太無聊,因為那是學生不用教就會的事情。同時,任務也不能太難太複雜,不然學生學不會就會心理受挫,產生放棄或是抗拒的心理,影響學習效果。同時,一次跳太難的技巧給學生做,也是會違反教學標準的。

舉例: OW會教面鏡排水,順序是:「部分積水」=>「全進水」=> 「面鏡脫除帶回」=> 「無面鏡游泳」
你會發現有些人可以很快就達到無面鏡游泳的程度,有些人卻連部分積水都會恐慌!如果他連部分積水都會恐慌,而且在泳池一直練習都還是練不會,那就表示這技巧已經遠遠超出他的ZPD,你就算在泳池給他一整天的時間練習恐怕都還是無法學會,這時就得讓他回去鍛鍊水性,不怕水後再回來學潛水,而鍛鍊水性的方法可能是透過學習游泳來達成,這恐怕不是一兩天之內可以學會的。

另外,教練不能異想天開自己設定更難的練習目標讓學生練習,例如要求學生把面鏡摘下後丟棄然後在無人協助下找回面鏡後戴起來並排水!我要強調,並不是讓學生做更難的技巧就是對學生好,因為這可能會偏離學生的ZPD,且會違反教學標準。如果學生技巧練習都很順利,教練應該鼓勵他之後繼續上更進階的課程,而不是自己發明「更難的技巧要求」給他練習。真的對教學標準有意見,是要反應給課程總監或是教練協會去討論和修訂,並不是自己說了算。

再舉一個例子: 下潛技巧,學習的順序是:「控制式」 => 「有參考物」=> 「無參考物」
首先練習抓著並沿著下潛繩下潛,學會後再練用下潛繩或是斜坡或是峭壁當參考物下潛,最後才是練習直接跳大藍水沒有參考物的下潛。教練還是得按順序教,因為這是衡量學生的ZPD的方式,而不能靠教練覺得學生其他的技巧都學的很快,就判定他可以直接跳大藍水,不需先練習有控制和有參考物的下潛技巧。

我很鼓勵學完OW後繼續上AOW課程和專長課程,因為專長課程就是要學習如何完成某些在你ZPD中的特定任務,例如:夜潛、船潛、深潛、導航等等,這會讓「IQ測驗不高」在傳統觀念中不被認為是資優生的同學發掘自己的潛力,因為這些任務不光光是靠「靜態」或是「死板板的知識背景」就可以完成,還需要動態地運用你的知識去判斷環境並運用上技巧。我相信透過潛水教育訓練,可以幫助本來不認為自己是資優生的學生找回自信,道理就在此,學生會更確信IQ測驗本來就不代表一切。

很多人說,我是經驗非常豐富的OW,根本不需要上AOW,光靠潛水經驗的累積就足夠讓自己變強。這句話的盲點在於,如果你都在類似的環境下重複潛水,那麼你需要用到的知識和技巧都不在也不會超出ZPD,但萬一有一天你到更複雜更有挑戰性的環境潛水,就可能無法應付了。常見的情況往往是你在自家附近的潛點潛了很多隻,但到國外船宿後卻發現原來自己的知識和技巧還有不足的地方。而且很多技巧自己一個人練習其實不太容易練起來,例如導航,如果一開始沒有教練協助你掌握方向和計算距離,你要同時看好方向、深度、距離、繞過障礙物、考慮流向和能見度等等因素,或是沒有明顯地標的情況下不迷路,其實並不容易,但若有教練協助你把干擾因子降低,例如幫你算距離並讓你專心看指北針就好,學習起來就會更有系統和更有效率。

繼續上更進階的課也是一種社交生活,和不同教育、文化背景同學一起考證,可以互相鼓勵和學習,並激發你的潛能,例如可以看比較厲害的同學先做過一遍示範,你再做就會更容易,因為同學可能會順利地做出一連串比較複雜的技巧讓你在腦海中又複習了一遍,或是做錯你原本沒想到會做錯的地方,然後被教練糾正,你就會知道原來這項技巧很可能會犯這種錯誤,自己做的時候要想辦法避免。所以有同學讓你「參考」是有助於學習的。但反過來說,太大班制也不好,一來可能有安全上的疑慮(當然教練可以透過增加助手的方式來解決這問題),二來會讓不同ZPD的學生的進度不好同步,或是教練會不好一一掌握所有人的 ZPD,影響課程的進度安排。

要充分應用 ZPD 理論在教學上,關鍵在於教練本身要很清楚課程的關聯和技巧的順序,並且要能夠很清楚判斷學生是否可以獨立地完成技巧目標,也就是得揪出學生的錯誤。萬一學生有錯誤沒發現,教練就會誤以為學生已經能獨立操作這項技巧,進而再練習更難而會超出 ZPD 的技巧,那學習就不扎實了。而為了增加教練找錯的能力,在 IDC 教練班中會讓教練候選人先想好並在板子上寫下某項技巧可能會犯的錯誤,並互相扮演犯錯學生的角色,透過角色扮演和練習找錯的活動強化自己對於糾正學生錯誤的能力。上參謀教練課程也有助於精進自己揪出學生錯誤的能力,因為參謀教練要看教練候選人有沒有找出學生的錯誤,也有機會指派技巧錯誤給教練候選人去扮演。因此不是「老教練」就代表教學經驗豐富和教學能力強,如果年輕的教練上過參謀教練課,參與過多次的評分過程,那我也會認定這位年輕的教練有足夠的能力能判定學生的 ZPD。

賞溫帶冷水域鯊魚的天堂 – 南非


大部份板鰓類分布在深度比較淺的溫帶或是熱帶海域,除了南極以外,所有的大洋都有至少一種以上的分布。大部分棲息在大陸棚、島棚和斜坡:50% 的物種分布在水深 200m 以內,85% 的物種分布在水深 2000m 以內。大約只有 5% 是生活在開闊的大洋裡,包括一些燕魟目的例如 Manta;另外的 5% 棲息在淡水。

真正能適應冷水、高緯度的鯊魚(不包括生活在深海溫度恆定的冷水中的鯊魚)包括六鰓鯊、姥鯊、睡鯊(夢棘鮫科,例如格陵蘭鯊)、小型的角鯊和一些貓鯊。

那麼要去哪裡才能看到這些高緯度冷水鯊魚?

蘇格蘭:姥鯊 => 浮潛

北極:格陵蘭鯊 => 需要冰潛

南非:六鰓鯊(扁頭哈那鯊 Broadnose Sevengill Sharks)、貓鯊(Puffadder Catsharks, Dark Shy Sharks, Leopard Cat Sharks, Pajama Sharks) 南非有潛店推出純賞鯊魚的團,可以讓你看到BBC藍色星球II中綠水篇那一集在南非取景所拍到的鯊魚

https://www.sharkexplorers.com/dives/sharkaholic-expedi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