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攝要拍的好,需要有好的潛水技巧基礎,其中「中性浮力」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技巧。中性浮力控制的好,就可以穩定機身,也能保護自己和周遭環境,不會亂採或是碰撞生物。偏偏大多數初學潛水的人,最難一下子就練的很好的也往往是「中性浮力」。仔細想一想,中性浮力控制不好的人,問題出在哪裡?
當我們潛久了以後,慢慢就會習慣要微調浮力時靠肺,要大幅度調整浮力時就靠 BCD。由深往淺游或是殘壓剩下比較少的時候,會記得洩 BCD 氣和吐掉多一點肺部裡的氣。下沉時耳朵會覺得痛,所以容易發覺,但往上飄的時候一開始有可能不會發現,因為你可能專注在別的事情上(例如看導潛指給你看的生物),或是周邊沒有參考物,等到上升速率很快才發覺時,可能已經來不及洩氣,直接就到達水面(俗稱放天燈)。有經驗的導潛帶新人,就會在水下用手勢告訴新手:「我們現在要往淺的地方游唷,記得要洩掉一些 BCD 裡的氣」。
根據 PADI 的 Openwater 課本和我實際的教學經驗,新手無法掌握中性浮力的原因:
1. 忘記深度會影響水中環境壓力,壓力會影響 BCD、防寒衣和肺部氣體體積,進而影響整體浮力。
2. 不會控制呼吸,也不知道該按多少下 BCD 的充排氣按鈕。
3. 忘記到最後氣瓶會變輕。
4. 潛水裝備的分布不恰當,造成有力矩,在水下可能會頭輕腳重,或是往側面轉,無法保持水平。
第 3 點和第4點比較直觀,第 3 點基本就是潛到最後就要慢慢洩氣,甚至在快結束潛水的時候,BCD 裡的氣都全洩。
第 4 點的解法基本上就是改變配重和分佈,讓力矩不要產生就好了,例如頭輕腳重的話,就想辦法把配重往上半身挪,例如使用有整合式配重袋的 BCD。
至於第 1 – 2 點,其實我們可以用「類比數位信號轉換」 +「線性系統的齊次(Homogenity) 與疊加(Superposition) 」來思考。 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