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藍色星球II 導讀 綠水篇] 海獺

海獺屬於食肉目(海獺、貓獺、北極熊),是最小的的海洋哺乳類(比鼠海豚還小),成年雄獺體重約 25-35kg,沒有厚厚的脂肪層保暖,得依賴毛皮來絕熱,也因為毛皮而被人類獵捕。一天需要吃體重的25-30%的食物。另一種貓獺(祕魯水獺)則吃無脊椎動物,但會花比較多時間待在岩岸而不是水面上。

[BBC 藍色星球II 導讀 綠水篇] 巨大海藻林的分佈

利用 Robinson 地圖投影法,我們可以一眼看出全球冷暖流的流向與海藻林分佈的關連,海藻林主要分佈在北太平洋、東太平洋溫帶、澳州東南岸、紐西蘭、南美洲靠近南極的海島、南非。不同地區的海藻林優勢種並不一樣,主要有Macrocystis(巨藻屬)、Ecklonia(鵝掌菜屬)、Laminaria(海帶屬)

[BBC 藍色星球II 導讀 綠水篇] 鯊魚怎麼呼吸?

[BBC 藍色星球II 導讀 綠水篇] 鯊魚怎麼呼吸?

鯊魚不像硬骨魚有可以開和的鰓蓋,所以必須靠張口或是持續游泳來維持水流流進鰓(心臟->鰓->體循環->心臟),同時也藉由肌肉的運動去幫助血液的循環。有些底棲型的軟骨魚因為嘴巴埋進沙子,則得透過第一對鰓裂作為進水口(spiracle)把充氧水灌進鰓。所以一旦鯊魚被魚網纏住,就很可能窒息而死,BBC藍色星球II也拍到章魚用觸手伸進鯊魚的鰓裂,讓鯊魚無法呼吸的畫面

[BBC 藍色星球II 導讀 綠水篇] 七鰓鯊吃什麼?

七鰓鯊常出現在溫帶太平洋海域和大西洋的淺海,食性廣泛。在南非七鰓鯊的胃裡發現過軟骨魚、鯊魚卵鞘、盲鰻、硬骨魚、魷魚、章魚、螺、甲殼類、海豹、海豚等等,也有攻擊海獅、老鼠和吃食人類屍體的紀錄。

七鰓鯊攻擊小型獵物的時候是單獨進行的,例如魚和鯊魚,但是攻擊體重可以達到350kg的海狗時,就會採取團隊合作圍攻。

[BBC 藍色星球II 導讀 – Big Blue 篇] 抹香鯨的發聲

[BBC 藍色星球II 導讀 – Big Blue 篇] 抹香鯨的發聲

抹香鯨的左右鼻子不對稱:左邊用來呼吸,右邊用來發聲!

1.generator: 發聲源(vestibular sac 的 monkey lips)->

2.modifier: 透過spermaceti 傳導到頭骨->

3. reflector: 頭骨反射聲波到 junk ->

往前傳導到吻端射出聲波。

注意抹香鯨的右鼻道在spermaceti下方,junk的上方。spermaceti除了用來發聲,也是雄抹香鯨用來泡妹子的器官(性擇下的產物)

[BBC 藍色星球II 導讀 Big Blue 篇] 葡萄牙戰艦

[BBC 藍色星球II 導讀 Big Blue 篇] 葡萄牙戰艦

葡萄牙戰艦是管水母目的水螅,有帶冠、充滿一氧化碳、缺乏中膠層的浮囊體(pneumatophore),沒有游泳體(nectophores),光靠風力和流和浪在海面漂流,水面下有營養體(gastrozooids)+生殖體(gonozooid)+指狀體(dactylzooid),生殖體分公母。所以葡萄牙戰艦是水母體和水螅體聚在一起的群體!

住在膠囊旅館,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有 Guts 的苔蘚蟲!

苔蘚蟲是我開始玩潛水後才慢慢注意到的海洋無脊椎動物。一開始看國外的潛水雜誌提到 Bryozoans 這個名字,乍看之下以為是Bronze + ans = 銅蟲??!!查了中文發現是苔蘚蟲的意思,但光聽名字還是猜不出來外型長什麼樣子,是像扁蟲那樣扁扁的?錯了!其實無脊椎動物學課本有專門的一個章節談所謂的觸手冠動物,其中就包括了苔蘚蟲。
苔蘚蟲有些住在淡水有些住在海水,住在海水的苔蘚蟲群體多半有三大種外型:
-扇形
-蕾絲形
-平面覆蓋形
苔蘚蟲之所以容易被潛水人忽略,是因為長得可能會有點像海藻、水螅、珊瑚、海羊齒、管蟲、海鞘……所以你看過是看過了,卻可能沒發現那其實是苔蘚蟲。也就是說,光靠群體的外型是不太容易判斷是否為苔蘚蟲。那麼有沒有可能從其他特徵來判定?
觸手可以嘛?苔蘚蟲有所謂觸手冠(lophophore)的構造,可以抓取食物後放進嘴巴吃,真是所謂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但光靠觸手其實不容易判斷,因為有很多海洋無脊椎動物都有「觸手」,雖然細微構造不同,但因為苔蘚蟲很小,你潛水的時候很難看清楚觸手長什麼樣子。同理,雖然海鞘和苔蘚蟲都有 guts!這和刺絲胞動物不一樣,刺絲胞動物只有一個開口,苔蘚蟲則嘴巴和U形的腸子(像薩克斯風一樣的形狀),肛門的開口就在觸手冠旁邊,但也是因為尺度太小,你潛水用肉眼很難看出苔蘚蟲的肛門。
其實最容易判斷的方式是從苔蘚蟲生殖的方式去下手。苔蘚蟲會無性繁殖出群體,每一個 zooid 會分泌chamber (zooecium), 有危險的時候就縮進去。此外,因為無性繁殖會形成重複的結構,看起來就好像膠囊旅館。整體的畫面可想成小時候玩釣磁鐵魚的遊戲,有好幾條小魚放在會旋轉的圓盤上,小魚會隨機張開嘴巴,你得用釣線末端的磁鐵去吸小魚嘴巴里的磁鐵。
結論:潛水看到疑似苔蘚蟲的動物,記得觀察有沒有重複的、會伸出觸手的小空間結構來印證你的猜想。口訣就是:住在膠囊旅館,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有 Guts 的苔蘚蟲!

適合上海洋無脊椎動物辨識課的天堂 – 菲律賓 Anilao

菲律賓 Anilao 是很適合上海洋無脊椎動物辨識課的天堂,因為下水容易,水下生物也很豐富,除了是著名的海蛞蝓天堂,還有各種八放珊瑚和六放珊瑚,也有機會看到無腔扁蟲、水螅、帚蟲、苔蘚蟲、海壺等一般非生物學專業的人無法輕易辨識的海洋動物。而有許多海洋生物是夜行性的,因此夜潛是學習海洋生物辨識的必備技能。明年將常規性於 菲律賓 Anilao 的 Pacificol Azul 度假村開班(有常駐台灣教練),教你辨識水下的:
有孔動物門:海綿
刺絲胞動物門:水螅、海葵、珊瑚
櫛水母動物門:櫛水母
扁形動物門:海扁蟲、無腔扁蟲
軟體動物門:雙殼綱、腹足綱、頭足綱
環節動物門:多毛蟲
節肢動物門:蝦、蟹
冠輪動物:帚蟲、苔蘚蟲
棘皮動物:海羊齒、海參、海星、海膽、陽隧足
非脊椎棘索動物:海鞘

很想有系統地學海洋生物辨識,卻又求救無門的潛友,歡迎和我們聯繫!會根據同學們能出發的日期來開課,菲律賓離台灣很近,只要飛馬尼拉即可,不必請太多天假即可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