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溫帶冷水域鯊魚的天堂 – 南非


大部份板鰓類分布在深度比較淺的溫帶或是熱帶海域,除了南極以外,所有的大洋都有至少一種以上的分布。大部分棲息在大陸棚、島棚和斜坡:50% 的物種分布在水深 200m 以內,85% 的物種分布在水深 2000m 以內。大約只有 5% 是生活在開闊的大洋裡,包括一些燕魟目的例如 Manta;另外的 5% 棲息在淡水。

真正能適應冷水、高緯度的鯊魚(不包括生活在深海溫度恆定的冷水中的鯊魚)包括六鰓鯊、姥鯊、睡鯊(夢棘鮫科,例如格陵蘭鯊)、小型的角鯊和一些貓鯊。

那麼要去哪裡才能看到這些高緯度冷水鯊魚?

蘇格蘭:姥鯊 => 浮潛

北極:格陵蘭鯊 => 需要冰潛

南非:六鰓鯊(扁頭哈那鯊 Broadnose Sevengill Sharks)、貓鯊(Puffadder Catsharks, Dark Shy Sharks, Leopard Cat Sharks, Pajama Sharks) 南非有潛店推出純賞鯊魚的團,可以讓你看到BBC藍色星球II中綠水篇那一集在南非取景所拍到的鯊魚

https://www.sharkexplorers.com/dives/sharkaholic-expeditions/

[BBC 藍色星球II 導讀 綠水篇] 七鰓鯊吃什麼?

七鰓鯊常出現在溫帶太平洋海域和大西洋的淺海,食性廣泛。在南非七鰓鯊的胃裡發現過軟骨魚、鯊魚卵鞘、盲鰻、硬骨魚、魷魚、章魚、螺、甲殼類、海豹、海豚等等,也有攻擊海獅、老鼠和吃食人類屍體的紀錄。

七鰓鯊攻擊小型獵物的時候是單獨進行的,例如魚和鯊魚,但是攻擊體重可以達到350kg的海狗時,就會採取團隊合作圍攻。

2018.06.03-10 南非沙丁魚 + Safari 行程

Sardine Run 2018 南非沙丁魚行程 – 2018.06.03-10

第1天 – 抵達 East London 機場,接機&接駁至 Santa Paloma
下午 17:00,與嚮導和船員集合,聽取行程的完整簡報。
準備潛水裝備:調節器、BCD、防寒衣、頭套、潛水靴、手套、蛙鞋等等。
晚上 19:00 用晚餐。
在 Santa Paloma 用餐和過夜。
第 2 到 6 天 – 06:00 到 06:30享用早餐。
換好防寒衣/風衣,30分鐘後抵達出海的地點。
07:30 天氣許可的話,從 East London 出發尋找沙丁魚群。
利用鰹鳥作為信號來尋找沙丁魚。
12:30 或是餓了時候,在船上享用午餐
15:00 返港然後返回 Santa Paloma
19:00 享用晚餐
在 Santa Paloma 過夜並用餐,雙人房型。
第 7 天 – Safari
0630 吃早餐後接駁至 Inkwenkwezi 保護區,從 Santa Paloma 出發路程約 30 分鐘。0800 抵達,將由嚮導引領進行2個半小時的開車遊覽園區行程。
早上是看非洲草原動物的最佳時機,因為天氣還算涼爽且動物比較活躍。
遊覽後,漫步在草原上,能見到 Inkwenkwezi 的非洲象,甚至獵豹。
行程結束後返回 Santa Paloma 享用午餐。
在 Santa Paloma 享用三餐、過夜,房型是雙人床。
第 8 天 – 用過早餐後,接駁至 East London 機場,於起飛前 1 小時抵達機場。

行程費用包括:
• 5 天出海(天氣許可的話)
• 保留 1 天緩衝前往保護區的 Safari。
如果 5 天出海有 1 天因為天氣不好而取消的話,該日可以用來彌補無法出海的空檔。
• 7 晚雙人床房型住宿
• 當地的交通接駁,包括機場接送。
• Santa Paloma 的所有晚餐。
• 所有出海日子在船上的打包好的午餐
• 早餐
• 全套裝備,包括 BCD、調節器、氣瓶、配重、防寒衣、頭套、潛水靴、手套、蛙鞋。
• 有經驗的船員和潛導的服務。

行程費用不包括:
• 抵達和離開 East London 的國際機票和南非國內線機票
• 旅遊和潛水保險
• 個人用品
• 酒水
• 小費

取消規則:
旺季(6-7月)出發前 30 天內,收取整個行程的 50% 費用。
出發前7日取消,收取整個行程的 100% 費用。
注意:未使用的服務無法退費,包括潛水或是套餐包含的餐飲。

這輩子,一定要去一次馬爾地夫:印度洋三大明珠馬爾地夫、模里西斯與塞席爾夢幻島遊

這輩子,一定要去一次馬爾地夫:印度洋三大明珠馬爾地夫、模里西斯與塞席爾夢幻島遊

作者 丁楓峻 & 陳台祥

出版社:悅知文化 

ISBN 9789869423939

出版日期 2017年02月20日

版別 首版1刷
頁數 240頁
尺寸(公分)(寬×長×高)17×23cm
380元
裝訂方式:平裝
印刷方式:彩色

閱讀全文

探索熱帶印度-太平洋海域指南

文:豐英 丁教練
為了預測潛水能看到的生物相,必須從生物地理學的角度來定義我們最熟悉的「熱帶印度太平洋海域」(Indo-Pacific tropics)。不必說你也一定知道在熱帶、溫帶跟寒帶潛水能看到的物種會不一樣,在印度太平洋和在大西洋看到的物種也很多都不一樣,但是因為有海流的影響,熱帶印度太平洋的邊界並不剛好跟人類畫好的緯度吻合,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沖繩,沖繩的緯度已經跟重慶差不多,但是海水在夏天的時候卻很溫暖,也有很多熱帶能見到的物種,這是因為有黑潮的關係,所以熱帶印度太平洋的北界竟然是在日本鹿兒島的佐多岬(Sata-Misaki),其緯度跟上海差不多耶!而且在熱帶印度太平洋海域的邊界,往往會有過度帶,也就是同時能看到一部分熱帶物種和一部分溫帶物種,例如日本本州東南沿海(在東京南部海域的八丈島竟然也有熱帶海洋生物),澳洲黃金海岸以南的新南威爾斯省沿海,西澳Shark Bay以南的沿海,南非Algoa Bay(靠近伊莉莎白港)以西的沿海,這些過渡帶也是很不錯的潛點。當然,這條邊界不是那麼直,像紐西蘭北島就有比較多印度太平洋分布的物種,而比較不接近南極的生物相。

在熱帶印度太平洋海域的中心,也就是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區域是所謂的珊瑚大三角,我想這已經有很多人知道,也就是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東帝汶、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在這海域內可以看到最多樣的物種,所以是很值得潛水的海域。另外,有一條無形的邊界叫 East Pacific Barrier,大致以復活節島為南界,以夏威夷和中途島為北界,這邊界也大致跟南島語族播遷的東界一樣,超過East Pacific Barrier,你潛水會看到的物種,會比較像北美溫帶或是加勒比海的物種,像著名看大白鯊的墨西哥 Guadalupe 島就是在 East Pacific Barrier以東,其他像 Revillagigedo 島和 Clipperton 島也都是在 East Pacific Barrier以東。

根據以上的知識,我建議如果單純考量能看到的物種的多樣和新奇程度,可以優先探索珊瑚大三角,想看多一點溫帶的物種,可以考慮到過渡帶去(沒那麼冷)或是到East Pacific Barrier以東的加州、墨西哥海域。想看不同於熱帶印度太平洋的熱帶物種,則可以考慮到加勒比海。

野生鱷魚要去哪裡拍?怎麼拍?

文:還沒膽子拍鱷魚的丁
要去哪裡拍的答案,其實我已經在潛水雜誌偷看到了,一般都是去波茲瓦那的Okavango三角洲或是大洋洲有鹹水鱷的地方,例如巴布亞紐幾內亞。假設不知道答案,要你自己推敲的話,恐怕不是那麼容易回答,因為你要對全世界的鱷魚還有水域很瞭解。
該地必須有足夠數量的鱷魚,又必須確保潛水員的安全,我知道有一種方法是到鱷魚養殖場租鹹水鱷,先買三隻雞餵飽鱷魚,然後用釣魚線綁住鱷魚的一條腿,再把鱷魚丟到有紅樹林的海域,這樣看起來就很像拍到野生的鱷魚囉!不過,如果要拍完全野生,沒被馴養也沒被餵飽和綑綁的鱷魚,有可能嘛?有的,答案就是去波茲瓦那。波茲瓦那為什麼得天獨厚?因為形成Okavango三角洲的地方其實是兩個斷層中間陷落的盆地,上游又有地勢高的安哥拉,下雨後雨水就會順勢往波茲瓦那的盆地流,最後形成Okavango三角洲。

閱讀全文

拍攝遠洋白鰭鯊(Oceanic Whitetip Sharks)技巧

建議拍攝地點:
巴哈馬 – 貓島 Cat Island
埃及 – 紅海 Elphinstone reef

cats

拍攝技巧:

1. 眼觀四面,持續觀察鯊魚的動靜,並保持冷靜。

2. 遠洋白鰭鯊的好奇心很重,很有可能會來碰撞你的鏡頭罩。建議使用玻璃鏡頭罩,因為玻璃比壓克力耐磨些。

3. 可以背水肺也可以自由潛,背水肺比較有時間去調整參數,但是鯊魚可能就不敢離你那麼近。自由潛的話,可以上上下下好幾次,且鯊魚可能會比較敢靠近,但在流強的時候會很辛苦。

4. 閃燈:靠近水面時從下往上拍,可以用閃光燈照亮鯊魚的腹部,拍攝時讓曝光略微不足,比較容易拍出藍色的背景並且捕捉到淺水區的自然光線。在淺水區從上往下拍鯊魚時則可以考慮不使用閃光燈,全部使用自然光。

5. 拍下潛伴和鯊魚互動的照片:可以增加刺激感!可以的話,嘗試拍出潛伴和鯊魚四目相交的畫面,如果有陰影,則必須調整好閃光燈位置並補光。

東非馬拉威湖潛水旅遊攻略

旅遊緣起

為什麼要去馬拉威湖?

馬拉威,就這麼決定了。
“為什麼要去那麼危險的地方?”
我想沈醉在淡水裡,聆聽純樸漁村的黑人小孩那獨特具磁性的嗓音,和他們敲打自製樂器所發出的節奏。我常常想,如果把這些黑人從這樣的環境抽離出來,他們還能創造出舞蹈和音樂藝術嘛?我很想知道身處在同樣的環境,是否能給我什麼靈感?我常常上網查台灣關於非洲的旅遊著作有哪些?多半是外交替代役男、國際志工等回國後集結的心得,或是 Lonely Planet 等國外出版後再翻譯的書,其實資料算很有限,特別是關於如何規畫非洲的生態旅遊的中文書更是少之又少。愛好自然的華人不少,卻很少華人敢在非洲到處闖,除了經商或是移民。出版社、讀者的回饋,都會影響出版的意願,自然在台灣就不容易找到非洲的資料,這對我來說反而不是打擊而是鼓勵,鼓勵我去探索這塊神祕的大陸,特別是非洲的水下世界。我欽佩早期歐洲探險家的勇氣和毅力,我也想跟隨他們的腳步,好得到這些勇氣和毅力,或許這是天生就有的,但我想證明自己身上也流著同樣的血液。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