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絲胞動物的分類(門->亞門->綱->亞綱->目)

1.
Phylum Cnidaria (=Coelenterata)
刺絲胞動物門( =腔腸動物)
2.
Subphylum Medusozoa 水母亞門
Subphylum Anthozoa 珊瑚亞門
3.
水母亞門:
Class Staurozoa 十字水母綱
Class Scyphozoa 缽水母綱
Class Cubozoa 立方水母綱
Class Polypodiozoa 胞內寄生水螅蟲綱
Class Hydrozoa 水螅蟲綱
珊瑚亞門:
Sublass Alcyonaria(=Octocorallia)  軟珊瑚亞綱(八放珊瑚)
Subclass Zoantharia(=Hexacorallia) 群體珊瑚亞綱(六放珊瑚)

閱讀全文

[BBC藍色星球II深海篇 導讀] 深海物理環境/分層/代表魚種/行為/型態差異

為什麼可以拍黑水?因為很多Mesopelagic的動物會垂直遷移,有些甚至會遷移到Epipelagic層上來!

Biomass最高的區域是200m,是藻類能行光合作用的極限深度。

Benthpelagic代表魚種是:rattail跟halosaur

Benthic代表魚種是snailfish跟greeneye。

介於200-1000公尺深的 Mesopelagic 層,大約有 750 種魚的形態是典型的暗色、有發光器、嘴巴大、尖細牙齒、骨頭和鱗片退化、有比較長的細脈網(rete mirabiles)、酵素活性低,以及當日垂直遷移行為。
生活在 1000-4000公尺深的 Bathypelagic 層的魚,因為能量取得不易,約有 200 種是趨同演化出性轉變、極端骨骼架構、肌肉退化、失去眼睛、雌雄型態分別大、保留能量的行為。

[BBC藍色星球II 深海篇] 鯨落的三個階段

鯨落可大致分成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可能會略有時間上的重疊):

1.快速移動腐食者階段(mobile scavenger stage):可持續2年,看鯨魚有多大而定
主要是能快速移動的動物,例如:盲鰻、六鰓鯊、螃蟹

2.補充營養的機會主義者階段(enrichment opportunist stage):2年
群落裡的物種特徵是高密度但低多樣性,主要是多毛類和甲殼類,也有軟體動物和蝦子(hooded shrimp)。這時食骨蟲(Zombie worm,多毛蟲)也會開始進駐。

3.親硫菌階段(sulfophilic stage):持續最久的階段,可長達50年

A.鯨魚骨頭裡面是厭氧菌,外頭是一層親硫菌
厭氧菌利用海水中的SO4取得O去分解脂質,代謝產生廢物H2S

B.親硫菌利用海水中的O2去氧化H2S

C.貽貝、管蟲、蛤蜊->親硫菌共生
多毛蟲、笠螺->吃親硫菌
甲殼類,例如鎧甲蟹 ->吃這些動物

黑水攝影鑑種入門:原口動物和幼生的挑戰

作者:帥到嫑嫑丁
我們一般休閒潛水能觀察到和拍攝到的動物,基本上是成體和著生的時期(只要不鑽進沙子裡),也偶爾有機會看到胚胎(海蛞蝓/小丑魚/頭足類的卵),但比較難看到浮游時期(幼生),可能也就是安全停留的時候比較有機會或是說比較會去注意路過的浮游動物,但是因為浮游動物可能很小/很透明/動很快/或是喜歡晚上出沒(垂直遷移到海水表層),能有清楚觀察的機會也不是很多,所以很多攝影師喜歡拍黑水,就是為了彌補這樣的遺憾。
生物階層分成界門綱目科屬種,我想小學生應該都知道,但是各種動物門的分類依據是什麼,別說小孩子,大人都不一定很懂,甚至有經驗的潛水員也都不一定說的出所以然,原因在於「原口動物」的分類依據較複雜,以及我們對於幼生的形態&分類依據不熟悉。
動物可以根據細胞數/身體對稱性/胚層/原口後口來分:
1.細胞數:
單細胞->原生(潛水時觀察不到,平常在家去魚缸或是水池撈綠水,放在玻片上用顯微鏡觀察最快)
多細胞 ->後生

閱讀全文

海洋無脊椎動物的分門別類,為什麼不是那麼直觀?

作者:帥到嫑嫑丁
就算是天天潛水,時常能觀察海洋無脊椎動物,為什麼還是很多人有海洋無脊椎動物分門別類困難症?例如:海綿跟海鞘傻傻分不清楚!那麼,這一切並不是那麼直觀的原因何在?
原因在於「層級的尺度」,如果層級的尺度太小,一般光靠潛水是很難觀察和研究的。
生物層級:個體 -> 組織 -> 細胞 -> 分子
(基本上到了組織層級,就沒那麼容易在水下觀察,即使你有 supermacro 的攝影器材 + 頂尖的中性浮力和拍黑水的勇氣!
因為還得考慮到染色/timelapse/超細微結構得用電子顯微鏡等問題….這部份得在實驗室進行,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分類的研究必須採樣回實驗室分析)
個體層級:
如果看成體不準,那就看小時候(幼生)!
舉幾個例子
1.甲殼類的 nauplius 幼生:藤壺看起來不是很像典型的甲殼類,你可能會以為他比較像貝類(軟體動物),但藤壺有 nauplius 幼生,實際上藤壺是甲殼類
2.海鞘的幼生:像蝌蚪而不像軟體動物,原因是有 notochord 和 pharyngeal slits,實際上海鞘是脊索動物,而不是海綿或是軟體動物

閱讀全文

寫給潛水員的蝦蟹分類筆記

作者:帥到嫑嫑丁
蝦蟹好像很好分,但仔細想想:
Squat lobster 到底是蝦還是蟹?
陶瓷蟹和寄居蟹是我們認為典型的蟹嘛?
椰子蟹算是寄居蟹嘛?
龍蝦是我們認為典型的蝦嗎(例如:清潔蝦)?
跟蝦虎魚住在一起的槍蝦 snapping shrimp(還有其他長得像鹹蛋超人的)也是我們認為的典型的蝦嘛?
我們餐桌上場吃的 Prawn,例如班節蝦,為什麼不叫作 Shrimp 而要特別叫 Prawn?
在菲律賓 Romblon 常見的壽司蝦,該怎麼分類?
鹿港/彰化伸港的蝦猴,是蝦?跟瀨尿蝦有什麼不一樣?
泰國蝦(淡水長臂大蝦),英文應該叫 shrimp 還是 prawn?
俗稱對焦對到眼殘的「眼蠶」(海蜜蜂,嗡嗡嗡),到底是蝦還是?

閱讀全文

寫給潛水員的海綿解說筆記

 
1.海綿的最外層是由 Pinacocytes 細胞形成的 Pinacoderm,但是和動物的上皮組織比起來,缺乏了 Basal lamina(basement membrane),但卻也能夠擔負起控制物質的擴散和控制離子的濃度來控制membrane potential。
2.海綿沒有神經沒有肌肉,但 Pinacocytes 可以透過收縮來調整海綿的整體形狀,並調節水流。水流對於海綿是很重要的,進食、生殖、排泄、氣體交換都要倚賴水流。

閱讀全文

紀錄片「追逐珊瑚」最後的結局

還記得紀錄片「追逐珊瑚」最後的結局嘛?在帕勞,珊瑚開始製造螢光蛋白保護自己,看似美麗奇妙的生物行為,其實是在向我們人類發出警告,海水的溫度已經讓珊瑚白化,我們該為海洋做點什麼了……四元素 Ocean Positive 海洋環保泳衣,採用回收廢棄魚網製成

自由潛模特:大長腿 Eve Young

加拉巴戈綠瓗龜 Chelonia mydas agassisi(黑海龜)

游泳高手
已知所有海龜中,最能長途遷徙的種類之一,遷移的速度可高達 56 公里/小時

是綠瓗龜的亞種
兩大特點:
1.成龜體型較小
2.背甲、腹甲和肢體的顏色較深(姑且簡稱之「黑海龜」)

其他差異

-背甲在後肢上的曲線
-比較凸起的背甲
-成年雄性的尾巴非常長

形成亞種的原因
黑海龜之所以能和其他綠瓗龜區隔開來,主要是成龜的體型相對較小,其他族群的雄綠瓗龜就會比較難跟雌黑海龜交配。

雄海龜在交配的時候必須能夠抓牢雌海龜的小背甲,才能成功交配。

最後的結果就是黑海龜的基因庫和其他太平洋的綠瓗龜沒有交流了。

遷移
根據紀錄,黑海龜成長的過程中,會花費很長的時間待在下加利福尼亞的海灣和潟湖裡進食和休息。

被記錄到的遷移距離介於 1233 到 2143 km,並會在不同的時間區間遷移。

雌龜上岸產卵
來加拉巴戈群島主要的目的就是下蛋,總共有 1200-3000 頭雌海龜會在加拉巴戈群島半數的島上下蛋,只有雌龜會上岸產卵,雄龜幾乎一輩子都待在海裡。

為什麼黑海龜如此獨特?
?飲食
?棲地環境
?下蛋巢穴的條件
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