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藍色星球II 導讀 – Big Blue 篇] 抹香鯨的發聲

[BBC 藍色星球II 導讀 – Big Blue 篇] 抹香鯨的發聲

抹香鯨的左右鼻子不對稱:左邊用來呼吸,右邊用來發聲!

1.generator: 發聲源(vestibular sac 的 monkey lips)->

2.modifier: 透過spermaceti 傳導到頭骨->

3. reflector: 頭骨反射聲波到 junk ->

往前傳導到吻端射出聲波。

注意抹香鯨的右鼻道在spermaceti下方,junk的上方。spermaceti除了用來發聲,也是雄抹香鯨用來泡妹子的器官(性擇下的產物)

[BBC 藍色星球II 導讀 Big Blue 篇] 葡萄牙戰艦

[BBC 藍色星球II 導讀 Big Blue 篇] 葡萄牙戰艦

葡萄牙戰艦是管水母目的水螅,有帶冠、充滿一氧化碳、缺乏中膠層的浮囊體(pneumatophore),沒有游泳體(nectophores),光靠風力和流和浪在海面漂流,水面下有營養體(gastrozooids)+生殖體(gonozooid)+指狀體(dactylzooid),生殖體分公母。所以葡萄牙戰艦是水母體和水螅體聚在一起的群體!

住在膠囊旅館,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有 Guts 的苔蘚蟲!

苔蘚蟲是我開始玩潛水後才慢慢注意到的海洋無脊椎動物。一開始看國外的潛水雜誌提到 Bryozoans 這個名字,乍看之下以為是Bronze + ans = 銅蟲??!!查了中文發現是苔蘚蟲的意思,但光聽名字還是猜不出來外型長什麼樣子,是像扁蟲那樣扁扁的?錯了!其實無脊椎動物學課本有專門的一個章節談所謂的觸手冠動物,其中就包括了苔蘚蟲。
苔蘚蟲有些住在淡水有些住在海水,住在海水的苔蘚蟲群體多半有三大種外型:
-扇形
-蕾絲形
-平面覆蓋形
苔蘚蟲之所以容易被潛水人忽略,是因為長得可能會有點像海藻、水螅、珊瑚、海羊齒、管蟲、海鞘……所以你看過是看過了,卻可能沒發現那其實是苔蘚蟲。也就是說,光靠群體的外型是不太容易判斷是否為苔蘚蟲。那麼有沒有可能從其他特徵來判定?
觸手可以嘛?苔蘚蟲有所謂觸手冠(lophophore)的構造,可以抓取食物後放進嘴巴吃,真是所謂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但光靠觸手其實不容易判斷,因為有很多海洋無脊椎動物都有「觸手」,雖然細微構造不同,但因為苔蘚蟲很小,你潛水的時候很難看清楚觸手長什麼樣子。同理,雖然海鞘和苔蘚蟲都有 guts!這和刺絲胞動物不一樣,刺絲胞動物只有一個開口,苔蘚蟲則嘴巴和U形的腸子(像薩克斯風一樣的形狀),肛門的開口就在觸手冠旁邊,但也是因為尺度太小,你潛水用肉眼很難看出苔蘚蟲的肛門。
其實最容易判斷的方式是從苔蘚蟲生殖的方式去下手。苔蘚蟲會無性繁殖出群體,每一個 zooid 會分泌chamber (zooecium), 有危險的時候就縮進去。此外,因為無性繁殖會形成重複的結構,看起來就好像膠囊旅館。整體的畫面可想成小時候玩釣磁鐵魚的遊戲,有好幾條小魚放在會旋轉的圓盤上,小魚會隨機張開嘴巴,你得用釣線末端的磁鐵去吸小魚嘴巴里的磁鐵。
結論:潛水看到疑似苔蘚蟲的動物,記得觀察有沒有重複的、會伸出觸手的小空間結構來印證你的猜想。口訣就是:住在膠囊旅館,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有 Guts 的苔蘚蟲!

適合上海洋無脊椎動物辨識課的天堂 – 菲律賓 Anilao

菲律賓 Anilao 是很適合上海洋無脊椎動物辨識課的天堂,因為下水容易,水下生物也很豐富,除了是著名的海蛞蝓天堂,還有各種八放珊瑚和六放珊瑚,也有機會看到無腔扁蟲、水螅、帚蟲、苔蘚蟲、海壺等一般非生物學專業的人無法輕易辨識的海洋動物。而有許多海洋生物是夜行性的,因此夜潛是學習海洋生物辨識的必備技能。明年將常規性於 菲律賓 Anilao 的 Pacificol Azul 度假村開班(有常駐台灣教練),教你辨識水下的:
有孔動物門:海綿
刺絲胞動物門:水螅、海葵、珊瑚
櫛水母動物門:櫛水母
扁形動物門:海扁蟲、無腔扁蟲
軟體動物門:雙殼綱、腹足綱、頭足綱
環節動物門:多毛蟲
節肢動物門:蝦、蟹
冠輪動物:帚蟲、苔蘚蟲
棘皮動物:海羊齒、海參、海星、海膽、陽隧足
非脊椎棘索動物:海鞘

很想有系統地學海洋生物辨識,卻又求救無門的潛友,歡迎和我們聯繫!會根據同學們能出發的日期來開課,菲律賓離台灣很近,只要飛馬尼拉即可,不必請太多天假即可出發!

一夫一妻的油彩蠟膜蝦

在巴里島東北邊,接近 Tulamben 的一處叫 Seraya 的潛點看到油彩蠟膜蝦(clown shrimp),可以發現油彩蠟膜蝦常是成雙成對的!Seraya 的海底到處都是小山丘,油彩蠟膜蝦會在沙丘上零星的石頭堆中棲息,跟老婆一起啃海星。

理論上,一夫多妻是動物界最常見的婚配制度,但仍有一些例外,像是一夫一妻制。其中,捍衛配偶理論(mate guarding theory)就是用來解釋一夫一妻制為什麼會被實行的理論。

當:

1.交配後仍可接受其他雄性的精子

2.配偶不易尋找

這兩個條件成立時,就可以預測,該種動物會採取一夫一妻制,而且公的會保護母的。以油彩蠟膜蝦為例,老公會花數周陪伴在老婆身邊,而且是一夫一妻,母蝦大概是每三週會有一很短暫的時間會願意接納另一半。在那麼大一片沙丘,要找到老婆還真的很不容易!

參考資料:

1.Emlen and Lewis. Ecology, Sexual Selection, and Evolution of Mating Syst. Science (1977)

2.Wickler and Seibt. Monogamy in crustacea and man. Z. Tierpsychol (1981) vol. 57 pp. 215-234

火海膽(fire urchin)

火海膽(fire urchin)美麗又有劇毒,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海域,直徑大概25cm,整個外型有紅色、黃色、藍色、白色,被刺到的話,疼痛可持續15分鐘到數小時之久。在東南亞主要可以發現兩種:

 

1.Asthenosoma varium

2.Asthenosoma ijimai

 

在火海膽上常常可以發現以下幾種小動物:

 

Coleman’s shrimp,學名:Periclimenes colemani,白底黑斑,常常是夫妻成對出現,母的體型比較大。對於火海膽的依賴非常高,往往只能在火海膽上發現牠們的蹤影。

 

Wentletrap snails,學名:Luetzania asthenosomae,寄生在火海膽上,會吃海膽的軟組織。

 

Zebra crabs,學名:Zebrida adamsii,有斑馬的條紋,附肢有鉤子可以鉤住火海膽,有時單獨出現,有時成對出現,有時也會搭其他海膽的便車。

 

Commensal shrimp,學名:Allopontonia iaini,體型小且長得像火海膽的毒棘,在火海膽的嘴巴旁邊吃海膽的食物殘渣,因此很不容易被發現。

 

Urchin cardianl fish,通常海膽是夜行性的,白天不太動,就被天竺鯛當成庇護所。

海蛞蝓快速分類新法

新幾內亞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多樣性非常高,特別是後鰓亞綱的海蛞蝓,在這裡長期潛水大開了我的眼界,許多從前只在書本上看到的海蛞蝓,都活生生出現在我面鏡前,大幅增進了我的分類功力以及對後鰓亞綱的興趣。我發現要細分後鰓亞綱的目不是非常容易,特別整理出我的實戰心法:

Heahshield slugs有盾牌狀的頭部,沒有Rhinophores。其中有明顯的外殼的叫bubble snail泡螺。墾丁後壁湖常見的「藍寶堅尼」就是headshield slugs,有被包起來的internal shell。

Sapsucking slug幾乎都吃藻類,蠻多種類都是綠色的,分兩大類:有泡泡狀殼跟無殼的,沒有殼的外套膜會形成滿身的皺摺。Rhinophores捲起來呈管狀,「美葉」就是我們最熟悉的代表。

問題來了,如何分辨sapsucking slugs和海兔?一樣也有rolled rhinophore也一樣吃素,也有parapoda/parapodia。分辨的關鍵在於seahare有oral tentacle,而sapsucking slug沒有。但還要搞清楚一點,sidegill slugs也有rolled rhinophores和oral tentacle,但sidegill slugs的右下側可見鰓。剩下的就是Nudibranchs了。

Nudibranch又分成四種:

Doridina:屁股開花

Dendronotina:代表種Melibe

Arminina:有oral veil

Aeolidina:長身體 有cerata

其中Doridina又分成三類:

Cryptobranch小花可以縮回去。

Porostome小花可以縮回去(但Phyllidiidae科例外,鰓在身體旁邊,屁屁不開花),頭和身體融合在一起。

Phanerobranch小花無法縮回去。

如果以上太複雜,可以只記怎麼分headshield slugs/sapsuckingslugs/seahares/sidegill slugs/nudibranchs

沒有Rhinophores=>Headshield slugs(用sensory bristles)

有 Rhinophores=>

elaborate shapes=>Nudibranchs

rolled=>

without oral tentacles=>sapsucking slugs

with oral tentacles=>

gills located on the right side under their mantle=>sidegill slugs

gills not located on the right side under their mantle=>seahares

簡單來說,就是用Rhinophores + oral tentacle + gill的特徵來快速判斷,先看看有沒有Rhinophores,如果沒有那就是headshield slugs,如果有,就看看形狀,如果不是管狀,而是比較複雜的形狀,那就是Nudibranchs。如果是管狀,那就要看看有沒有oral tentacle,如果沒有,那就是sapsucking slugs,如果有,那就看看有沒有side gill,如果有那就是sidegill slugs,如果沒有,那就是seahares。

閱讀全文

潛水人如何有系統地學習海洋生物辨識?

很多人玩潛水是為了欣賞海底的美麗生物,如果沒有人為你解說在水下看到的生物叫什麼名字,有什麼關於此生物有趣的事實,要自己查相關資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根據心理學家Jean Piaget的Phases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研究成果,如果把人想像成是科學家想要獨立去研究這個世界的話,我們的心中會有既定的知識框架Schemas,然後套用Schemas去理解新的事物,稱為Assimilation,當現有Schemas無法理解新的事物,也會修改Schemas,稱為Accommodation。

 

舉個例子:

1.在海裡看到看到有鰭 + 有鰓 + 會游泳的動物 => 認出是魚,即使你沒看過這種魚 => Assimilation

2.在海裡和鯨鯊不期而遇,你以為這種超級大的海洋生物就是鯨魚,其實不是,你的教練說那是鯊魚而不是鯨魚 =>你學習怎麼分辨鯊魚和鯨魚 =>Accommodation 閱讀全文

大家好我想介紹我的好朋友 – 海綿寶寶!

海綿是我們潛水的時候很常看到的動物,不過海綿不都是黃色乳酪狀的喔!真實的海綿在顏色和形狀上的組合非常多樣。

海綿主要分成三大類:

Class Demospongiae

在熱帶海域佔多數,有spongin fiber或siliceous spicules,例如桶狀海綿和象耳海綿。

Class Calcarea

在熱帶海域佔少數,溫帶海域比較多,骨針材質是碳酸鈣。

Class Hexactinellida

在熱帶海域休閒潛水範圍內看不到。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