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景窗的放大倍率

觀景窗有不同的放大倍率,以 SEA&SEA 來說,就有 0.5X / 0.66X / 0.8X / 1.2X

2016-03-31_12-47-33

那麼該如何挑選倍率?一般來說,倍率小的比較適合廣角攝影,主要是用來觀看整體構圖,而比較不必拘泥在對焦(廣角鏡的景深比較廣,比較不會有沒對到焦的問題),這時候選 0.5X 和 0.66X 比較合適。反之,微距攝影,特別是超微距攝影,因為景深比較淺,所以有沒有對到焦就是非常關鍵的問題,因此往往得配合能放大的觀景窗以方便確認對焦點落在哪裡,這時候選 0.8x / 1.2x 會比較適合。

Nauticam 蟲眼鏡頭罩

INON UFL-MR130 EFS60 魚眼鏡頭,如果使用INON防水殼系統,可以搭配 Canon EF-S 60mm 微距鏡使用。也可以用 Nauticam 系統,Nauticam 除了針對 Canon 60微,也開發了 Nikon AF Micro 60mm f/2.8D 專用的鏡頭罩,並不限定 Canon 單眼。

18721 Insert Eye Port C60-MR130

p_214

18722 Insect Eye Adaptor N60-MR130

p_108

[10 Cool Facts] 海月水母

1200px-Moon_jelly_-_adult_(rev2)

圖片來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7/75/Moon_jelly_-_adult_%28rev2%29.jpg

1.分布:在熱帶和溫帶水域都有分布,可以活在攝氏 0.4 – 31度的水溫。

2.成分:身體 96%是水。

3.對人類無害:此種水母的刺絲胞毒針太小,無法穿刺人類的皮膚。

4.吃很小的食物:此種水母漂浮時,會利用黏液沾粘浮游生物,並利用刺絲胞輸入毒液,再利用纖毛把食物送入口中。

5.刺絲胞:水母有多種刺絲胞,有高度特化的nematocysts可以注入毒液並癱瘓獵物,其他的刺絲胞只是用來纏住獵物。

6.Nematocysts:有微小像頭髮一樣的觸動機制,被觸動後會射出捲曲的管子並對獵物注射毒液。

7.身體:水母體(medusa)的英文名字來自希臘故事裡的蛇頭女神梅杜莎。

8.雄 V.S. 雌:4個像馬蹄的是性腺,雌的是粉紅色的,雄的是藍/白的。

jellyfish-dev-1

圖片來源:http://www.notcot.com/archives/2012/05/breeding-jellyfish-at-the-horn.php

9.成群:有時候水母會聚集起來,英文稱為smacks。

10.繁殖:在繁殖季(夏天),會從近岸遷移到淺水域。

[10 Cool Facts] 海龜

1.自我保護:不像陸龜可以當縮頭烏龜,海龜是無法將頭和四肢縮進龜殼的。

2.龜甲:龜甲其實是一部分的骨頭,可以視為特化的肋骨癒合起來。

12009593_10153548621955067_8459709504708960461_n

3.食性:綠瓗龜吃素,喙下半部是鋸齒狀,可以幫助他們撕開植物(藻類和海草)。吃水母的海龜(赤瓗龜 & 玳瑁)在嘴巴裡有特殊的棘可用來抓住水母。

4.雄 V.S. 雌:雄龜的尾巴比較長。

DSC04743

aid9847-728px-Tell-if-a-Turtle-Is-Male-or-Female-Step-6-Version-7

圖片來源:http://www.wikihow.com/Tell-If-a-Turtle-Is-Male-or-Female

5.排鹽:眼角有鹽腺,海龜會大量流淚排除鹽份。

6.性成熟:海龜大概在50歲時上岸產卵,有特殊的導航本領可以回到自己孵化時的海灘下蛋。海龜壽命可以長達150歲。

7.孵化:就像其他爬蟲類,海龜的性別是由龜卵巢穴的溫度決定的,低溫時是雄的,高溫是雌的,剛好在臨界溫度則是有些雄有些雌。

8.幼龜:還不是非常確定海龜從出生後到20歲的居住地點,目前多半認為是隨著海流漂流在汪洋大海。

9.呼吸:甦醒的海龜每隔幾分鐘就會回到海面換氣,睡覺或是休息中的海龜則可以撐超過兩小時不換氣。

10.常見的物種:綠瓗龜、玳瑁、赤瓗龜。

know-your-sea-turtles

圖片來源:http://www.seaturtleinc.org/education/about-sea-turtles/

[10 Cool Facts] 魟魚

1.鯊魚:所有魟魚其實都是鯊魚 – 可以視為扁平化的鯊魚且鰓位在底部。

2.進水孔:為了避免鰓被堵塞,眼睛後方有進水孔可以從上方引水入鰓,再從底部流出。

DSC_2386

3.感官:有六種感官 – 味覺、觸覺、嗅覺、聽覺、視覺 和感應電脈衝。利用電來感受埋在沙子裡的獵物。

4.挖洞:利用鰭翻攪沙子來搜尋食物、進食的時候將獵物按住、或是將沙子撥到身上以隱藏起來。

5.牙齒:沒有銳利的牙齒,卻比較像胡桃鉗,可以用來磨碎貝殼、螺類和蟲。

DSC_1461

6.尾刺:在尾部的刺其實是骨頭,刺尖非常尖銳,並有倒鉤(像荊棘一樣)和附有毒線的凹槽。

7.尾刺在古代的用途:常被裝在長矛的尖端。

8.雄 V.S. 雌:和鯊魚一樣,雄魚有用來交配的鰭腳,不過魟魚常常趴在地上,所以不太容易觀察。

_TIN3538

9.胎生:大部分魟魚(不是全部)都是胎生(一胎生7-15條),有些魟魚則是生下莢囊,會附著在淺水域的珊瑚礁區。

DSC_1475

10.常見的物種:藍點魟、犁鼻魟、鷹魟、Manta

[10 Cool facts] 鯊魚

1.感官:有六種感官 – 味覺、觸覺、嗅覺、聽覺、視覺 和感應電脈衝。

_TIN2979

2.嗅覺:鯊魚的嗅覺非常非常敏銳 – 2/3的腦區是負責嗅覺的。

DSC_1453

3.粗糙的皮膚:鯊魚皮非常粗糙,覆蓋小牙齒(盾狀),而非鱗片。是真的牙齒!

4.泳速高:皮膚的質地能幫助水流順暢地流過,可讓鯊魚高速游泳。工程師利用鯊魚的皮膚作為模型,設計出飛機用的粗糙塗料。

5.牙齒:鯊魚有好幾排的牙齒,牙齒掉了以後後排的牙齒會在24-48小時補上,終其一生會換掉30000牙。

P1000136

6.夜視:鯊魚的眼睛後方有一層可以反光的膜,就像鋁箔紙一樣,可讓鯊魚在晚上或是能中能見度不佳的情況下,看的比人類還清楚。

7.雄 v.s. 雌:雄魚有一對鰭腳。

8.生育:大部分礁鯊會在平靜的珊瑚礁淺灘生下幼魚,這段時間雌鯊會停止進食以免誤食自己的後代。懷孕期介於12-24個月。

DSC_1471

9.瀕危:全世界的鯊魚都面臨濫捕的危機。光澳洲大堡礁在過去十年,鯊魚的數量就減少了六成。平均每年有兩億條鯊魚被捕殺。

11334271_10155599586075615_3362503638859412126_o

DSC_1474

10.常見的物種:黑鰭礁鯊、白鰭礁鯊、肩章鯊(走路鯊)。

DSC02636

[10 Cool Facts] 砲彈魚

1.顎:特別強壯的顎部肌肉加上犬齒,就像一把油壓剪,可以輕易咬碎貝殼。同時也用來舉起或咬斷珊瑚以獲得食物。

2.扳機:當遇到危險或是想要睡覺的時候,就會躲進洞穴或是岩縫然後把像扳機的背鰭豎起來,讓天敵(特別是鯊魚)難以將其拖出來。

_TIN7970

3.嘴巴:嘴巴在前端,可以撿起有刺的食物(特別是海膽)而不被刺到眼睛。

4.眼睛:兩顆眼睛可以像變色龍一樣獨立轉動,一顆用來注意有沒有危險,另一顆向下找食物。

5.吹沙:會往沙裡吐水柱,用以尋找沙中的獵物、翻轉有刺的獵物和築巢。

6.後宮:一夫多妻制

7.團隊合作:為了護巢,雌魚負責靠近甚至裝死引誘掠食者,雄魚則往往從掠食者後方或不注意的角度攻擊。

8.巢:雌魚會在沙地吹出一個巢穴並下蛋,雄魚會跟在後面受精,雌魚會持續警戒24小時。

9.卵:受精卵發育極快,24小時候就孵化了。

10.體型 & 壽命:泰坦砲彈是最大的砲彈魚,體長可達75cm,重達8kg,勝命可達15年。

Trigger1

By albert kok – ma photo,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793068

[10 Cool Facts] 燕魚

1.體型:最大60cm

2.體色:銀亮的體表有助於融入棲息地的環境 – 他們多半出沒在珊瑚礁附近的沙地上方的水域。

3.條紋:眼睛和胸鰭的黑色直條紋,有助於隱藏燕魚身體的輪廓。這些黑條紋會隨著年紀而變淡。

4.形狀:扁平的身體有助於燕魚靈巧做出翻轉和掉頭的動作。

5.牙齒:擁有小型扁平的牙齒,可以抓住滑溜的獵物。

6.食性:雜食性,包括珊瑚礁區的浮游植物、藻類、蝦、小魚和無脊椎動物。

7.產卵:會把數千顆卵排到大海,任由受精卵在汪洋中漂流。

8.幼魚:幼魚會想辦法在海岸附近待下,特別是半淡鹹水和紅樹林區。

IMG_0406

9.裝死:遇到危險時,幼魚會側翻漂浮在水面,假裝自己是落葉。

IMG_0390

10.遷移:當幼魚長大後,會遷移到珊瑚礁區居住。

_TIN4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