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rth Element 乾衣有多種保暖程度的內裡可供選擇和搭配,從冰潛到溫暖水域,依序建議選擇的內裡是 HALO 3D -> Arctic Expedition -> Arctic -> Xerotherm -> J2
分類彙整: Q&A
游泳如何幫助精進潛水/水攝技術?
文:豐英 丁教練
學游泳能幫助鍛鍊水性、肌耐力和增強心肺功能。那要怎麼自我訓練游泳技術呢?到泳池去,最常看到的是蛙式,因為蛙式游起來很輕鬆,換氣時容易保持頭露出在水上。對於想要精進游泳技術和潛水技術的潛水人來說,特別是想網上考 Rescue 甚至 DM 的人來說,可以花時間再把自由式、蝶式和仰式都學起來。
自由式是所有競速游泳的基礎,尤其考 DM 需要考 400m 計時游泳,自由式可以幫助你取得好成績。如何提高自由式的游泳效率?要記得水要從頭上流過去的感覺,頭身體跟臀部一致以便使用最多核心的肌群。踢水有兩種方法:
6踢/2划 => 用來衝刺
2踢/2划 => 省力,在開放水域長距離游泳好用
至於要踢多大力?幅度多大?一般來說是小而淺,看起來好像水沸騰了。練好小幅自由式踢腿,對於掌握技術潛水常用的 trim 和小幅自由踢、直升機踢、小幅蛙踢、倒踢都有幫助。
練習蹬牆翻身(Flip Turn),也有助於掌握在水下的方向感,對於中性浮力的掌握也有幫助,同時還可以體會浪的特性。翻身必須在快碰到牆前的兩三次划臂就停止換氣,然後把頭和雙肩沒入水中,身體縮成球的感覺,蹬牆的時候腳尖是朝上的,手指指向翻身後的前進方向,背對池壁,轉身、側身、蹬牆一氣呵成。翻身後必須先在比較深的地方游,以避開自己翻身的時候產生的浪,這樣可以增加前進速度。
練翻身之前,可以先練幾項游泳方式,打好翻身基礎:
1.仰式海豚踢
2.側身海豚踢
側身的練習方法是 8+3+8,也就是側身自由式踢 8 下,划手 3 下,再側身踢 8 下。
練完自由式,就可以再練蝶式。蝶式的海豚踢也是自由式翻身的基礎。如果會自由式游泳但還不會自由式翻身也沒關係,可以先練蝶式,回頭再練自由式翻身。
蝶式的基礎是海豚踢,可以先練水平海豚踢,試著保持上半身不要動,保持流線形,靠下半身提供動力。接著可以練側海豚踢,就是身體側著踢,再練仰式海豚踢,仰式海豚踢的進階版是把手從頭前方挪到手的兩側,這樣子會讓水阻加大。接著可以練水下海豚踢,就是整的身體沒入水裡。如果要加強肌力,可以練垂直海豚踢,甚至加上配重帶,在池底深蹲後,整個人往上海豚踢,試著讓自己像衝出水面的海豚一樣,垂直往上跳!
有了海豚踢的基礎,就可以加上手的動作。可以先練單手一邊划三下再換另一邊划三下。接著可以練單手加雙手,節奏是 2+2+2,先單手划兩下,換雙手划,雙手划的時候換氣,然後換練一隻手划。接著可以練三次踢腿,一般蝶泳一次行程是兩次踢水,但可以練習一次行程踢三下。接著可以練習掌握水下的平衡與距離感,可以先隨意划幾下,等到身體平衡的時候才換氣。然後可以計時,算下自己游一定的距離需要划幾下和用多少時間。
練蝶泳除了可以幫助你學 free diving,也是很好的核心肌群、腿力訓練和體能管理練習。是放流、頂流、岸潛、技術潛水的基礎。
仰式對我來說是比較難的,因為仰式最大的難題,我覺得是對於嗆水的恐懼。學好仰式有幾項秘訣:
1.幅度小的踢水
2.膝蓋微彎
3.胸部抬高(胸部要離水)
4.頭和水面平行(眼睛看天花板),抬下巴
5.頭部放鬆
接著要掌握臀部的翻轉技巧:使用核心肌群來控制臀部的用力
有了以上的基礎後,可以練習側仰泳:側一邊踢五個循環,再換邊踢
側仰踢的訓練可以幫助你:
1.熟悉怎麼用核心肌群來轉動身體
2.練習控制頭部的位置
3.練習保持抬下巴的習慣
4.掌握在水裡的律動感
仰式的手部划水動作:
1.肘關節90-100度角
2.靠手掌和前臂提供動力
3.划完後,手縮回,靠近身體
4.仰式的手部出水後,可以想像用小拇指來指向前進的方向
仰泳的海豚踢,有兩種方法:
1.小幅踢腿
2.大幅踢腿(奧運金牌菲爾普斯用的方法)
訣竅一樣是保持上半身不動,靠核心肌群用力。
仰式可以訓練核心肌群->臀部->肩膀->手指控制方向感的整體協調性,考潛水必須學會水面拖帶疲憊的潛水員,考潛水長更需要拖帶 100m 的距離,學會仰式有助於你快速掌握水面拖帶的技巧。另外,會仰泳代表你學會如何更好地控制呼吸,水面有水花的時候,不會嗆水,代表你懂得用嘴巴呼吸,並會利用鼻子吐氣來減少嗆水的機率,這關鍵在於你會不會控制軟顎和腹肌來控制呼吸道,學會以後也可比較容易通過潛水長課程 15min 水面踩水的課程,因為你對於嗆水的恐慌已經大幅減少,同時因為有練過垂直海豚踢和自由踢,也透過仰式學會如何把頭和胸部抬離水面,可以更輕鬆過關。考 DM 的 400m 游泳沒有限定要用什麼式,如果你四式都會,就可以交替使用,使用不同的肌群,可以讓累的肌群休息。當然,如果你的體能很好,要全程用6踢/2划手的自由式衝刺也行!但對一般非職業的游泳選手比較難辦到,還是學會四式交替使用比較實際。而考 DM 也必須通過 800m 不用手的游泳,這時候就很考驗腿力和核心肌群的肌耐力,有了上述的練習打好基礎,要通過 800m 長泳就很輕鬆了!!
祝大家往專業的潛水員/水攝大師邁進!
奇妙的棘皮動物 – 海參
文:豐英丁教練
每次潛水如果有海參可以看,我都會思考到底為什麼海參是棘皮動物,卻又沒有明顯的棘皮動物特徵!
讓我們來看看棘皮動物的特徵:
1.水管系統
2.成體五幅對稱
3.中胚層鈣化骨板形成內骨骼
4.結締組織可以藉由神經控制硬度和彈性
其實海參的水管系統的透水口 madreporite,並不是連到體外的,而是懸浮在體腔。仔細觀察,海參還是有管足的,只是沒有海星和海膽的那麼明顯,有些埋在沙子裡的物種,體側是沒有管足的。長在嘴巴周圍的攝食觸手 feedind tentacle,其實是特化的管足。
海參可以看成是去掉刺、棘和亞里斯多德燈籠並且被拉長的海膽。也還是有步帶區和間步帶區,所以還是五幅對稱,海膽是2×5+2×5=20(2排間步帶板x5 + 2排步帶板x5),而海參的ossicle骨片則是嵌在體壁內且比較細小,所以從外觀看不到。
其他棘皮動物可以自割,例如斷腕求生,而海參在海裡有沒有自割的行為可以觀察到呢?海參最快的自割行為吐內臟(evisceration),也其實不太像自割,但本質上就是自割。
所以說,海參還是有棘皮動物的特徵,只是相對其他棘皮動物來說,這些特徵在海參身上比較難直接觀察。
最後整理一下海參綱的特徵:
1.身體長條狀像蟲一樣
2.鈣質骨片微小並且一片片嵌入體壁
3.通常具有一對高度分叉的肌肉狀呼吸樹,從cloaca延伸到體腔
PS: 別搞混攝食觸手、呼吸樹和居維氏管。攝食觸手是管足,呼吸樹是用來呼吸的肌肉,自割的時候可能會隨著內臟一起吐出來,但正常的時候,呼吸樹是不會露出來的,可別把攝食觸手誤認為呼吸樹,而且攝食觸手在口部,呼吸樹則是連在尾端的Cloaca。居維氏管則是連在左邊的呼吸樹,海參遇到危險的時候才會吐出來,能在濕濕的情況下變黏。
微距攝影有什麼打光技巧?
如果要呈現的是色彩和細節 (Color & Detail) => 要打出均勻柔光 => 可以用 FIT Air Sealed Diffuser 氣密擴散罩搭配 INON Z-240 或是 SEA&SEA YS-D2 閃光燈
如果要呈現的是形狀和質地 (Shape & Texture) => 可以用單燈或說有方向性的燈光,重點是要用陰影帶出質感,例如拍瞻星魚 (stargazer) 的顏色不漂亮,但形狀和質地比較特耶,拍瞻星魚就適合用有方向性的燈光。單燈在使用上通常是從上打,這是微距攝影基本技巧。用Snoot也是另一種呈現方向性的方法,例如使用 F.I.T. 多段光束筒 (Multi Snoot) for LED 1200/2400/2500/2600,或是 FIT Bunny LED 或是 INON 原廠閃光燈Snoot。
如果使用雙燈,又要突出被攝物的形狀,可以把燈擺在鏡頭罩的兩側,然後打不均勻亮度的光,其中一盞燈的亮度減弱。另一個技巧是嘗試把閃燈挪遠一點,也有減光的效果。也可以一支閃燈裝FIT Air Sealed Diffuser 氣密擴散罩,另一盞不裝。
雙燈從兩邊打側光,可以呈現出最多質地,例如拍海兔常用雙邊側光。
有時候背景很雜,可以用向內打光法 (Inward lighting),把閃燈伸長出去,往機殼方向打。所以說,長燈臂不一定只能用在廣角攝影,在微距攝影還是有用途,沒有絕對。
卡達簽證辦理方式
去馬爾地夫潛水,除了可以在香港、新加坡、曼谷等城市轉機,還可以在阿拉伯半島的杜拜或是卡達的首都多哈轉機,可以順便遊玩阿拉伯。不過卡達的旅遊簽證比較少人知道怎麼辦理,其實可以找當地的酒店協助。
以 Ramada hotel 為例,只要在卡達的住宿全程住他們家,然後填寫相關的表格,繳交簽證費 QAR200,並先付 QAR3000 做為離境保證金,等到離境後 把護照上的離境章掃描給飯店,飯店就會刷退保證金,大概需要一個月才會收到退款,視發卡銀行而定。
辦理簽證需要的天數是送件後的7-10個工作天,必須考慮到週末和假期,所以建議最好出發前一個月就開始辦理手續。需要的文件包括:護照內頁掃描、簽證申請同意書、第三方授權書、信用卡正反面影印本、訂房確認信、回程機票、2×2彩色證件照。
簽證申請同意書:visa-application-agreement
第三方授權書:3rd-party-authorization-form
另外,如果轉機時間符合規定,還可以參加卡達航空的免費市區導覽:
http://www.qatarairways.com/global/en/offers/doha-city-tour.page
如何從馬尼拉機場搭車到 Anilao?
潛水日誌該寫些什麼?
很多人問到底潛水學到什麼程度可以開始玩水攝?其實水攝課程一般是放在AOW 裡,但不管你有沒有在 AOW 裡學水攝課,在水下要掌握好相機,最重要的是潛水的基本功要扎實。
寫日誌的目的,除了幫助日後回憶細節(例如在哪裡看到什麼動物),也能幫助自己反思,透過反思幫助自己把潛水技術練的更好,更能從潛水員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1.如何管理氣源?剩多少什麼時候返回的?潛水結束後剩下多少氣?
2.如何根據潛點的環境做判斷(浪、流、能見度和潛在危險因子)?這方面該如何和潛伴溝通?有沒有遇到預期和非預期中的情況?
3.上下水如何導航?
4.在這次潛水中,你如何根據潛水優先、情境狀況次之、溝通最後的優先順序來處理事情?
5.你這次的潛水習慣好不好?有看到其他人的好或不好的習慣嘛?
6.這次若有不好的潛水習慣,下次能改進嘛?
7.這次潛水學到什麼?
剛開始學水攝的時候,這些問題建議都問一下自己,然後寫在日誌上。以這7個問題我舉在馬爾地夫潛水的例子:
1.因為我拿單眼相機防水殼又加雙閃,又下馬爾地夫的Corner地形,安全停留是在大藍水裡,四周沒有參考物,所以預計剩 70 Bar 時開始做安全停留,假如剛開始有 200Bar,則我可以考慮剩 130 Bar 左右折返。潛水結束後剩40Bar。
2.在Thila潛水,假設流不強則繞Thila一圈,假設流太強無法頂流,則比頂流的手勢告訴同伴游不動,特別是帶大相機的時候頂流會很辛苦。能見度好,但沒預計水下會有很多其他船的潛水員擠在一起,我又很專心拍照,讓我差點和隊友失散,這是我沒預期到的狀況。
3.這潛是Incoming current,在Kandu的外面跳下水,準備從外被流帶進水道內,Kandu是在環礁的東邊,所以是東往西流,因此看好指北針,如果沒有指北指,就沿著珊瑚礁游,珊瑚礁峭壁應該在右邊的方向。上水的時候打浮力袋,讓船過來接。
4.在Kandu潛水可能流很大,先把自身下潛的問題排除,特別是負浮力入水耳壓必須做的快,耳朵才不會痛,然後根據下游的魚或其他人的漂浮方式來判斷等一下會遇到什麼流,然後預期是要充洩氣或是要抓住岩石休息一下或是要躲進洞裡,最後和潛伴和潛導溝通,確認其他人的狀況。
5.剛開始習慣不好,忘記撥掉Dome port上的氣泡,也習慣把Dome port靠的離珊瑚礁很近,這很容易刮傷玻璃。但好的是在拍攝的過程中,仍有保持好中性浮力,蛙鞋沒直接壓在珊瑚上。
6.下次能改進的習慣就是要定期注意Dome port上有無氣泡黏附,也要練習抓距離感,不讓dome port劃傷。
7.這次潛水學到如果要拍出背景的大藍水,要把快門速度降低,以捕捉更多環境光,否則可能會拍出黑背景,感覺會像夜潛。
P.S. PADI 已經將潛水員如何思考的章節加入新版的 AOW 教材了。
SEA&SEA Fisheye Dome Port 240 魚眼鏡頭罩&對應配件
SEA&SEA Fisheye Dome Port 240 (產品編號:30116)
[尺寸 (DIAxD)] 250x104mm/10.0×4.2inches
[重量] 約 1,270g/44.5oz
[耐水深] 80m/262ft
[材質] 防腐蝕鋁合金 (陽極電鍍, 抗反光鍍膜)
– Dome: 壓克力
– Shade: ABS合成樹脂
如何避免潛水時頭痛?
許多人都有過潛水時或潛水後頭痛的問題,我也不例外。好不容易到了國外想要潛水拍照,卻被頭痛所惱會很氣餒。要找出頭痛的原因,才能有效預防和治療,但要釐清頭痛的原因,就得有解剖學的知識。
頭痛基本可以區分成4大區域:
1.腦膜血管區:痛覺和血管的收縮舒張同步(會呼吸的痛),有可能伴隨嘔吐和感覺脖子硬
2.頸部後腦頭皮區:分布脊髓延伸出的神經,被刺激的時候往往會感到脖子和頭皮緊繃,痛區是在深層呈帶狀分布
3.第五對腦神經區:三叉神經控制的區域,包括臉部、額頭和牙齒。痛感偏刺痛和灼熱(想像一下牙齒酸痛的感覺)。此區域也包括顎部肌肉和顳下頷關節(tempero-mandibular joint, TMJ)
4.竇(sinus)和中耳的空腔:此區對於發炎和物理壓力比較敏感,低頭的時候可能會更痛。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