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Q&A
如何精進水下超級微距拍攝技巧
精進水下超級微距拍攝技巧
超級微距這門水下攝影分支,非常依賴設備、拍攝過程可能會令人很沮喪,但最後拍出的好照片卻又能讓你得到很大的成就感。取得對焦、景深和銳利度並找到合適的拍攝主題及條件可能很難,需要大量的練習。然而,你的耐心付出最終會看到成果。以下是能對你的超級微距攝影有很大幫助的秘訣。
如果你從來沒拍過超級微距,請先參考相關的入門文章。
#1 向狙擊手看齊 – 左手扶穩鏡頭罩
大部分人拍微距/超微距的時候,會雙手都握住握把。其實不妨放開左邊握把,用左手從下往上扶住鏡頭罩或是近攝鏡,就像狙擊手一樣。一開始會不適應,但慢慢地會覺得更穩,且更容易發現拍攝主體,並可以保持拍攝主題在視線範圍內的時間較長。
這樣做的另一個原因是,百微鏡頭比較長,再疊加近攝鏡的話,整台相機防水殼的重心會往前傾,用左手扶住鏡頭罩會比較輕鬆。
#2 完善浮力控制技巧
拍攝超級微距題材時因為視野範圍很小且得很專注,一不小心就很可能破壞了周遭環境,包括珊瑚和其他海洋生物。為了避免這問題,首先就得掌握好中性浮力控制技巧。最好在大面積的開闊沙地/石礫灘上尋找超級微距的題材(特別是東南亞的火山沙地,例如Tulamben,生物多樣性很高但卻不密集,可能集中分布在一叢叢的水螅上),可以找空曠沒有生物的地方擺放自己的身體(拍攝超級微距需要穩固身體),並且用手或是探棒輔助支撐。
如果是在海流比較大的沙地,有些攝影師會加大配重,讓身體比較不會被海流沖走。這時候就可以搭配浮力較大的背飛,並搭配質地硬的蛙鞋,這樣在拍攝完以後,還可以獲得足夠的浮力和踢力。
拍完超級微距主題,BCD 稍微充點氣,離開拍攝主題,緩慢地蛙踢,視線保持在拍攝主題,確保沒有因為踢水而讓水流把拍攝主題給沖飛。這時有個懂拍照的教練/潛伴看著你拍攝並給你關於拍攝技巧和浮力控制的建議會更好。 閱讀全文
[丁老師RX100V教室] 鎖定AF
[丁老師RX100V教室] AF/MF 切換
Subal 拍微距用的平面鏡頭罩有分FPS跟FP-FC的版本,兩者有什麼區別呢?
[潛水裝備] 該用編織管還是橡膠管?
潛水用的高壓管和低壓管,就外層材質來說可以分成橡膠管和編織管。橡膠管是橡膠外層然後內部是麻布纖維,編織管一般則是外圍用尼龍材質的纖維編織包住內部的不鏽鋼或黃銅管,優點有幾個:
1.編織的外層只是「防磨」、「抗 UV」而不參與「抗壓」,也就是說,萬一外層真的磨破了,不至於讓內部鼓起後爆開。
2.編織管的重量比橡膠管輕。
3.編織管可以做的很細,特別像 SPG 高壓管可以做到跟筷子一般的粗細。
但一般來說,技術潛水者用橡膠管多,原因在於:
1.編織管的質量如果不好,可能會讓細泥沙嵌入編織的空隙。
2.技術潛水常把管子繞在脖子,如果編織管的外層磨到起毛,就會去摩擦脖子。
3.技術潛水用橡膠長管的重量雖重,但可以靠減少約 1kg 的配重來平衡。
[Ikelite] Panasonic LX7, Leica D-LUX 6 透明防水殼
ikelite GH5 支援的鏡頭
ikelite GH5 支援的鏡頭對照表 閱讀全文
冰潛拍攝要用什麼調節器?
冰潛要用什麼裝備?關鍵在於調節器,冰潛一般都用Y型閥,也就是 (一級+二級) x2,所以要有兩組一級頭啦!另外我喜歡 Apeks MTX-R,因為抗結冰的效果很好。氣體從高壓降壓的時候會吸熱,吸熱的時候如果一級頭熱交換效率不好,就容易結冰,MTX-R 的熱交換鰭片就做的很好,也有抗薄膜處結冰的機制。另外,Apeks 的一級頭的比較一體化,會比較耐用,而這款有旋轉塔台,雖然比沒有旋轉塔台的要多一個 O 圈,但會好用很多,像是側掛要轉 90 度裝,有選轉塔台管線的角度會更好繞一點。
Olympus 12-50mm F2.5-6.3 EZ 能加裝水下用廣角鏡嘛?
以 Nauticam 為例,可以購買產品編號 36162 的 M77 鏡頭罩,再加裝產品編號 83125 的 M77 轉快拆轉接環,就可以安裝 Nauticam WWL-1:
36162 Macro Port and Zoom gear set for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2-50mm F3.5-6.3 EZ
83215 M77 to Bayonet Mount Converter
如果是要裝 SMC/CMC,就加裝產品編號 83214:
83214 Bayonet Mount Adaptor for SMC/CMC
如果是非 Nauticam 的 M67 濕鏡,可以加裝產品編號 25103 的折環:
25103 M67 flip diopter holder for M77 macro 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