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ON LF1300-EWf 拍照對焦專用燈
體積小(約手掌寬度)、重量輕、使用3顆AA電池取得容易,閃燈亮起時對焦燈自動熄滅
可更換旋轉式遮光罩,有效降低懸浮粒
可更換紅色濾片,減少拍攝物干擾
現貨供應中 閱讀全文
INON LF1300-EWf 拍照對焦專用燈
體積小(約手掌寬度)、重量輕、使用3顆AA電池取得容易,閃燈亮起時對焦燈自動熄滅
可更換旋轉式遮光罩,有效降低懸浮粒
可更換紅色濾片,減少拍攝物干擾
現貨供應中 閱讀全文
Suunto 電腦表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幾乎可以不需要說明書,就可以很快上手操作介面,EON Core也不例外,由於螢幕加大,所以可以利用多餘的空間增加參數說明,讓使用者更了解參數的意義,例如「個人狀態」的負數代表更積極,也就是更不保守,如果沒有註解(例如D系列),你就得看說明書才知道意思。高海拔模式也是增加了詳細的註解,告訴你多少海拔範圍要調到什麼數值。規劃器可以設置氣瓶容量和耗氣量,你規劃潛水的時候,就可以把AIR Time也考慮進去,而不只是No Deco Time,也就是說,你可以在下水前就大概知道下到某個深度,你的AIR Time/No Deco Time 各會是多少,規劃起來會更嚴謹。由於小笠原的冬天,港灣內的能見度和水溫並不高,搭配乾衣使用的時候,錶帶夠長,且螢幕夠亮,即使能見度只有不到5m也可以看的很清楚。
冬天到小笠原群島潛水可以看到平常看不到的沙虎鯊,但是要考慮到東京+小笠原的氣溫變化,還有水下21-23的溫度,東京晚上變很冷,小笠原的海風等因素,因此我建議的穿法是洋蔥式的,在陸地上最外面可以穿一層防風的外套,例如Fourth Element的 Cyclon外套,然後中間穿一件禦寒的衣服,例如羽絨衣或是Fourth Element Xerotherm,最底層穿可以排汗抗菌的底衣,例如Fourth Element J2 / Drybase,這樣會比較好適應日本是內外的溫差,早晚的溫差,以及海風。(我在陸地上是穿加拿大鵝的防風外套+羽絨)
至於需不需要乾衣?我個人是選擇帶Fourth Element 乾衣+Xerotherm+J2+7mm 冷水域用頭套,因為我比較怕冷,穿太厚的濕式嫌笨重不靈活,所以選擇乾衣。潛完水升水後上船立刻用大毛巾擦乾頭髮,換上Fourth Element的羊毛帽,保持頭部的溫度。乾衣內穿Xerotherm+J2的話,可以抵擋小笠原冬天的海風,沒問題。
[BBC 藍色星球II 導讀 綠水篇] 鯊魚怎麼呼吸?
鯊魚不像硬骨魚有可以開和的鰓蓋,所以必須靠張口或是持續游泳來維持水流流進鰓(心臟->鰓->體循環->心臟),同時也藉由肌肉的運動去幫助血液的循環。有些底棲型的軟骨魚因為嘴巴埋進沙子,則得透過第一對鰓裂作為進水口(spiracle)把充氧水灌進鰓。所以一旦鯊魚被魚網纏住,就很可能窒息而死,BBC藍色星球II也拍到章魚用觸手伸進鯊魚的鰓裂,讓鯊魚無法呼吸的畫面
七鰓鯊常出現在溫帶太平洋海域和大西洋的淺海,食性廣泛。在南非七鰓鯊的胃裡發現過軟骨魚、鯊魚卵鞘、盲鰻、硬骨魚、魷魚、章魚、螺、甲殼類、海豹、海豚等等,也有攻擊海獅、老鼠和吃食人類屍體的紀錄。
新幾內亞的海洋無脊椎動物多樣性非常高,特別是後鰓亞綱的海蛞蝓,在這裡長期潛水大開了我的眼界,許多從前只在書本上看到的海蛞蝓,都活生生出現在我面鏡前,大幅增進了我的分類功力以及對後鰓亞綱的興趣。我發現要細分後鰓亞綱的目不是非常容易,特別整理出我的實戰心法:
Heahshield slugs有盾牌狀的頭部,沒有Rhinophores。其中有明顯的外殼的叫bubble snail泡螺。墾丁後壁湖常見的「藍寶堅尼」就是headshield slugs,有被包起來的internal shell。
Sapsucking slug幾乎都吃藻類,蠻多種類都是綠色的,分兩大類:有泡泡狀殼跟無殼的,沒有殼的外套膜會形成滿身的皺摺。Rhinophores捲起來呈管狀,「美葉」就是我們最熟悉的代表。
問題來了,如何分辨sapsucking slugs和海兔?一樣也有rolled rhinophore也一樣吃素,也有parapoda/parapodia。分辨的關鍵在於seahare有oral tentacle,而sapsucking slug沒有。但還要搞清楚一點,sidegill slugs也有rolled rhinophores和oral tentacle,但sidegill slugs的右下側可見鰓。剩下的就是Nudibranchs了。
Nudibranch又分成四種:
Doridina:屁股開花
Dendronotina:代表種Melibe
Arminina:有oral veil
Aeolidina:長身體 有cerata
其中Doridina又分成三類:
Cryptobranch小花可以縮回去。
Porostome小花可以縮回去(但Phyllidiidae科例外,鰓在身體旁邊,屁屁不開花),頭和身體融合在一起。
Phanerobranch小花無法縮回去。
如果以上太複雜,可以只記怎麼分headshield slugs/sapsuckingslugs/seahares/sidegill slugs/nudibranchs
沒有Rhinophores=>Headshield slugs(用sensory bristles)
有 Rhinophores=>
elaborate shapes=>Nudibranchs
rolled=>
without oral tentacles=>sapsucking slugs
with oral tentacles=>
gills located on the right side under their mantle=>sidegill slugs
gills not located on the right side under their mantle=>seahares
簡單來說,就是用Rhinophores + oral tentacle + gill的特徵來快速判斷,先看看有沒有Rhinophores,如果沒有那就是headshield slugs,如果有,就看看形狀,如果不是管狀,而是比較複雜的形狀,那就是Nudibranchs。如果是管狀,那就要看看有沒有oral tentacle,如果沒有,那就是sapsucking slugs,如果有,那就看看有沒有side gill,如果有那就是sidegill slugs,如果沒有,那就是seahares。
很多人玩潛水是為了欣賞海底的美麗生物,如果沒有人為你解說在水下看到的生物叫什麼名字,有什麼關於此生物有趣的事實,要自己查相關資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根據心理學家Jean Piaget的Phases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研究成果,如果把人想像成是科學家想要獨立去研究這個世界的話,我們的心中會有既定的知識框架Schemas,然後套用Schemas去理解新的事物,稱為Assimilation,當現有Schemas無法理解新的事物,也會修改Schemas,稱為Accommodation。
舉個例子:
1.在海裡看到看到有鰭 + 有鰓 + 會游泳的動物 => 認出是魚,即使你沒看過這種魚 => Assimilation
2.在海裡和鯨鯊不期而遇,你以為這種超級大的海洋生物就是鯨魚,其實不是,你的教練說那是鯊魚而不是鯨魚 =>你學習怎麼分辨鯊魚和鯨魚 =>Accommodation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