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Sony RX100V怎麼沒有水底自動白平衡?

Sony RX100V 的相機韌體可以更新,更新到2.0版之後,才會有水下自動白平衡。因為v2.0的韌體是2017/3/30推出的,在此之前買的Sony RX100V,得透過手動更新的方式來更新韌體。

韌體下載連結:

https://esupport.sony.com/US/p/swu-download.pl?mdl=DSCRX100M5&upd_id=11102&os_group_id=6

首先必須要把相機的USB連接方式改為Mass Storage,然後就可以透過下載的 System Software Updater來更新韌體到v2.0。更新完以後,就可以按下fn鍵叫出快速功能表,然後點選白平衡,你就會看到有一條魚的符號出現啦! 閱讀全文

Fourth Element Proteus II 為什麼那麼保暖?

先來思考潛水的時候,熱的產生和散失的主要途徑:

 我們可以把人體看成是一間房子,有中央空調控制系統,有窗戶可以開關,也有一個火爐可以生火取暖。

 下視丘hypothalamus就是控制系統

血管的舒張和收縮就像是窗戶的開合,窗戶打開就會加快散熱,窗戶關閉就會讓散熱變慢。

發抖可以視為火爐生火,可以讓身體產熱。

如果火爐生的火不夠熱,還可以外加電暖爐,也就是電加熱系統,例如潛水用的電加熱背心。 閱讀全文

背飛氣囊浮力越大越好?

幾個常見關於背飛氣囊選擇的問題:
Q1:是不是能提供的最大浮力越大越好?(如果有兩種容量可選擇,寧可選擇大一點容量的氣囊?)
Q2:我如果買雙瓶用的氣囊,也可以用在單瓶?
Q3:單瓶用的大容量氣囊,是否可以用在雙瓶?
Q4:甜甜圈和馬蹄形的氣囊有什麼區別?
A1:浮力磅數和氣囊體積是正相關的,體積越大自然在水下的阻力越大,同時洩氣也會比小氣囊困難。所以一般休閒潛水用的大概在18-40磅。雙瓶氣囊的浮力磅數一般在40-60磅。
A2:因為雙瓶用的氣囊比較寬,如果用在單瓶上,充氣後氣囊會像翅膀一樣往上包覆氣瓶,這時候會讓洩氣變得比較困難!
A3:因為單瓶用的氣囊沒那麼寬,裝在雙瓶上用,會被雙氣瓶和背板夾住,造成充氣變得困難!
A4:馬蹄形(倒U字形)的氣囊,可以讓你把氣體導向比較重的那一邊,平衡重心不要產生翻轉力矩。這樣的設計在單瓶氣囊上不需要,因為休閒潛水不太會攜帶很重的東西讓你身體傾向一邊(例如減壓瓶),所以單瓶氣囊都是連通式的甜甜圈氣囊。使用馬蹄形氣囊雖然有辦法平衡力矩,但如果你平常習慣用甜甜圈氣囊,換成馬蹄形氣囊後,需要練習才能使用,才能確保能平衡力矩和順利洩氣。
結論:
選擇氣囊四大要點:阻力、洩氣、充氣、平衡
大小剛好用途適當的氣囊,可以讓你在水下的阻力減小、容易充排氣、平衡重心。

二級頭上的旋鈕有啥作用?

調節器主用二級頭上往往有一個標示+-符號的旋鈕開關(也有標 Predive的),例如 Apeks 的 XL-4調節器。但同一家公司出的調節器也有不預先安裝旋鈕的,例如 Apeks 的 MTX-R。或許你知道這和出氣的流量順不順暢有關,也可能知道調到負號的時候,比較不會在邁步入水時,因為水面撞到二級頭產生了衝力而瞬間大量出氣,你可能也知道這時候只要把二級頭轉個方向讓咬嘴朝下,或是把氣瓶關掉重新開,就不會大量出氣了。但你知道背後的物理原理嗎??
首先我們要糾正用語,能否使用正確的用語,其實反應了你有沒有真正理解背後的原理。例如我們常常聽到潛水初學者說他背了「氧氣瓶」潛水,老鳥聽了肯定暗地裡冷冷笑一笑,其實這是不精確的用法,因為我們吸的是壓縮空氣,而不是純氧,要背高濃度氧氣下水,要有適氧處理也需要你知道在多少深度吸不會氧中毒。而我們也常常聽到 Free Flow 這個名詞,因為 Open Water 課程會要求你當水下發生 Free Flow 的時候,該怎麼應變(PADI OW課本第四單元)。其實二級頭撞到水面瞬間的大爆發,嚴格上來說得稱為是 Venturi Effect(文式效應/文丘里效應),因為這並不是完全 Free 的 Flow,你只要知道原理就可以知道怎麼止住,不是機械故障造成的。
如果你把二級頭拆開來,會發現有一個薄膜(Diaphragm)、槓桿(Lever arm),並且當你旋轉旋鈕的時候,出氣噴嘴的方向會跟著改變。這在 PADI Openwater 課本第一章其實就有放示意圖。你吸氣的時候,會產生負壓,薄膜就會往內凹(或是當你按壓二級頭的排氣鈕 Purge Button 也會有同樣的效果),然後就會頂到槓桿,這時候槓桿彎曲,就會把原本頂著的進氣閥打開,然後你就可以吸到氣。當你吐氣的時候,薄膜就會回彈,槓桿也就不會被頂到,也就把進氣閥給擋住,然後你吐的氣就會從調節氣下方的排氣閥排出。按照這樣的設計,當你邁步入水時,如果剛好衝擊力大到按壓了二級頭排氣閥,這時候氣體會高速流動,並在周圍產生負壓(會有吸附力)(詳細原理和計算請看流體力學課本),這時候薄膜就有可能被持續吸住,並且讓槓桿持續把進氣閥打開。解決的方法有幾種,把氣瓶關掉再重開。因為關掉氣瓶,進氣閥就不會再出氣,薄膜就不會再被吸附,氣瓶重新打開後,就不會大量出氣了。另一種方法為把咬嘴朝下,理由是當咬嘴朝下時,出氣閥的氣體就會回頂薄膜,把薄膜頂回原位,這時候也就不會再大量出氣。
那為什麼工程師設計二級頭時候,不想辦法100%阻止這樣的情況發生呢?其實這是兩難。
因為我們都希望二級頭的出氣量要夠大且呼吸阻抗小,但相對地就會更容易發生 Venturi Effect。所以後來工程師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做一個旋鈕,讓你可以調節出氣閥噴嘴的噴出方向,可以直接噴向薄膜頂著薄膜,也可以直接噴向咬嘴讓出氣更順暢,或是改變出氣閥的氣量。這樣的設計的代價就是機械結構更複雜一點,所以像是原本是軍用的 MTX-R 就沒有做這樣的旋鈕,以求精簡和減少維修的可能。
而完全 Free 的 Flow 往往是你在水下無法排除的,小到連續的微小泡泡串,大到像沸騰一樣狂噴氣,背後的原因就有很多,包括一級頭中壓太高、二級頭的薄膜變形或被卡到彈不回去、槓桿頂不住出氣閥、O圈出問題等,只能趕緊結束潛水,上岸後送修。
結論:文氏效應造成的大量噴氣可以在水下排除,不需要因此更換調節器或是結束潛水。機械故障造成的 Free Flow,通常無法在水下排除,如果是大量從二級頭噴氣,就得應用Open Water學到的技巧,一邊吸氣一邊結束潛水。

INON Z-330 使用與保養技巧重點提示

[安裝技巧]
Q:推薦使用什麼可充電電池?
A:Panasonic Eneloop Pro 或是 Eneloop,AA 大小
Q:安裝電池的時候要注意哪些事項?
A:不要在潮溼或是會有水花飛濺上來的地方安裝電池;正負極不要裝反。
Q:安裝O圈的時候需要檢查哪些事項?
A:O圈本身、O圈表面、O圈溝槽、O圈有沒有正確安放在溝槽、矽油
O圈本身 -> 不能扭曲或是膨脹
O圈表面 -> 不能有傷痕或是髒汙、毛髮
O圈溝槽 -> 不能有髒汙、毛髮,可以使用棉花棒清潔
O圈有沒有正確安放在溝槽 -> 電池蓋蓋上後,要在光源充足的情況下(可用手電照)檢查O圈有沒有被擠出。
如果沒有正確安裝,就用手指把O圈按壓變形後取出再重裝。
矽油 -> 如果O圈已經乾澀,就擠一點點矽油在手指上,平均抹在O圈上,順便清除O圈上的髒汙,並檢查O圈有沒有傷痕或是膨脹。如果是要塗抹在電纜線的O圈上,要注意不要塗在金屬接點上。O圈必須使用專屬的矽油,混用它牌可能會導致O圈膨脹而無法繼續使用。

閱讀全文

佛系潛水攝影打閃燈心法

穿三層壓乾衣,下潛後主要靠乾衣充排氣閥來控制浮力,BCD 只是緊急需要額外浮力的時候才需要用上,或是在水面上建立正幅利用,省去同時要控制乾衣浮力和 BCD 浮力的麻煩。
我們把相同的思路運用在水攝中,也可以找出一套佛系打光法。
能控制照片曝光程度的主要有幾個因素:
相機:光圈、快門、ISO
閃燈:角度、距離、出力
環境:環境光(太陽)
佛系水攝人的想法是:
相機和閃燈參數能否像乾衣一樣,只調整乾衣浮力,而不用乾衣+BCD都調?
是否可以只調相機或是只調閃燈參數?
例如拍廣角的時候,就全程開 FULL,然後調整相機的參數就好。
或是拍微距的時候,先把光圈快門 ISO 調好,然後只專心調整閃燈的燈位和亮度就好。
或是用 TTL,專心調相機參數就好。
或是閃燈M檔,先利用2分法,把出力開中間(1/2),如果過曝,就調 1/2-(1/2)/2 = 1/4,如果太暗就調 1/2+(1/2)*2=3/4,依此類推,分而治之,每次調整一半,很快就能找到適當的閃燈出力。
無所求,沒特定要拍什麼主題,有什麼動物出現在面前就拍,不會特別開菜單給潛導。
沒一定要前期拍好,反正拍 RAW 檔或是拍的略暗保留後製空間,回家有空再慢慢修片。
忘記 INON Z-330 閃光燈上的 Advanced Cancel Circuit Switch 按鍵該按下還是彈起? 沒關係,連說明書都不看,反正只有兩種可能,按下和彈起都試試看,總有一種方式可以同步!

INON Z-330 面板按鍵功能介紹

INON Z-330 面板按鍵功能介紹:

電源指示燈:當閃光燈電容充到 8 成滿就會亮紅燈,當需要用全亮或是接近全亮打光的時候,請在紅燈亮後再稍等一會後再引閃。如果打開電源開關後需要5-10秒以後才亮紅燈,表示電池可能不夠電,建議更換充飽電的電池再使用。

TTL指示燈:會在TTL訊號成功引閃後持續亮2秒,如果用全亮去打,則TTL指示燈不會亮。

主模式選擇:OFF關閉電源,S-TTL為自動檔,Low為自動檔但不會用全亮去打光,FULL是用全亮,M是全手動調亮度檔。

EV控制開關:調整閃光燈亮度。這旋鈕無法360度繞一圈連續轉,會卡在最亮和最暗的檔位。

對焦輔助燈開關:按下後會持續亮6秒鐘,如果閃光燈一閃,對焦燈會暫時關閉,閃完後0.5秒就會再亮。按鍵按下去後旋轉可以鎖住,對焦燈就會持續亮。建議不要讓對焦燈持續亮超過30分鐘,長時間使用後要冷卻5分鐘後再使用。

進階取消電路開關:解決相機內閃預閃而讓引閃訊號不同步的問題。
光纖 -> 相機內閃沒有預閃的情況下,要按下
電纜 -> 要按下

 

[Q&A] INON Z-330 閃光燈

Q1:S-TTL 是什麼意思?
A1:光學 Slaved TTL,也就是利用光訊號觸發閃燈,並依賴光訊號的強度決定閃光燈的打光強度。如果沒有搭配 TTL 電路板(例如:UW Technics)的話,電纜線會無法送出 TTL 訊號給外閃,所以一般是利用光纖搭配 S-TTL,如果要用電纜並且 TTL 就得安裝 UW Technics 訊號轉換電路版和專用的電纜插頭。
Q2:有了 S-TTL 為什麼又要加個 S-TTL Low?
A2: 如果 TTL 模式下,閃光燈常常出全亮,但又不想要閃燈出全亮,就可以嘗試調到 TTL-Low 模式避免過曝。
Q3:為什麼 Z-330 拿掉了 Z-240 的 Auto 模式?
A3:因為 Z-240 的 Auto 模式是在閃光燈上內建測光系統,但實際上會讓操作介面變複雜,且測光必須讓閃光燈正對要測光的地方,實用程度沒有透過相機的鏡頭的 TTL 測光來的高,因此 Z-330 的模式已經把 Auto 精簡掉。
Q4:為什麼 Z-330 沒有 Z-240 前端的齒輪?
A4:因為 Z-330 已經把閃光燈測光功能取消,所以連帶的把這部份的零件給拿掉,讓操作更精簡。
Q5:Advanced Cancel Circuit Switch 進階取消電路開關是什麼意思?什麼時候要按下?
A5:
光纖 -> 相機內閃沒有預閃的情況下
電纜 -> 要
Q6:光纖線和電纜線各有什麼優缺點?為什麼 Z-330 同時有光纖和電纜插頭?
A6:
光纖線 -> 優點是便宜、輕、不怕進水、方便 TTL 引閃,缺點是若靠相機內閃觸發,會耗相機電池的電,而且內閃的回電速度通常不夠快,連拍速度會受限。如果有些相機沒有內閃,得靠訊號轉換電路器/電路板或是熱靴 LED 燈轉換器才能搭配光纖使用。
電纜線 -> 優點是不用靠相機內閃,可以省相機的電,連拍速度可以很快,只是防水殼得有電訊號接頭,得防水,電纜線也比光纖線貴。
一般卡片機/微單是用光纖引閃,單眼則比較常見電纜,但微單要用電纜或是單眼用光纖也不是不可以。INON Z-330 同時配備光纖和電纜接頭,所以相容性很高。
Q7:什麼時候要加濾光片?
A7:濾光片可以柔化光線,打出的光比較不會那麼生硬,也就是陰影比較不會那麼強烈,比較難看出光線的方向性。另外,拍攝廣角的時候,若是為了讓背景的海水顏色更藍,可以搭配較低色溫的濾光片,例如 4900K 甚至 4600K。至於即將推出的 ND 減光濾片,是為了把光降到比 Z-330 最弱的檔位(G.N. 4.1)還要更弱,可以應用在拍攝超級微距或是其他需要打出微弱光的情境。
Q8:為什麼 Z-330 把對焦燈的濾鏡安裝接口給拿掉了?
A8:因為閃光燈不一定是直接正對拍攝物體打,所以往往是搭配 LED 燈,利用 LED 燈來輔助對焦,例如 INON LF1300-EWf 對焦燈,就有紅濾鏡可以安裝在燈上,且當閃光燈一閃,LF1300-EWf 會偵測到並自動切掉。
Q9:Z-330 能否安裝 Snoot?
A9:目前尚未有 LSD 或是 INON 官方的 snoot 推出,但 INON 預計會推出轉接環(必須取下遮光罩),讓 Z-330 可以沿用 Z-240 的 Snoot。
Q10:Z-330 的燈管為什麼有兩個?為什麼要排列成 T 形?
A10:理論上閃光燈的燈管是圓形的話,打出的光最均勻,但是大的圓形燈管內的惰性氣體需要比較高壓的電場才能驅動電離而發光,因此像SEACAM 150D 和 ikelite 160 的閃燈體積和重量都會比 Z-330 要大要重,價格也會比較高,Z-330 的T形排列雙燈管是比較折衷的設計,打出的光逼近圓形,卻又能把體積縮小重量減輕,價格亦比環形燈管的閃光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