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arwater就是利用 NOAA Diving Manual (Fourth Edition,最新版是 SIXTH EDITION)的Max single exposure minutes這個表格來計算 CNS%,因為表格是離散而不是連續的,所以有些數值需要利用線性插值法還有進位去計算,所以會有一些些的誤差,但誤差是可以接受的。
請看這表格:
https://www.shearwater.com/monthly-blog-posts/shearwater-and-the-cns-oxygen-clock/
這表格如何應用在實際的計算上呢?
假設你想背 32%的高氧+99%的氧加速減壓停留,潛到 33m 待 65mins,6m切換到99%氧氣,最後一次停留設定在3m,然後GF factor(99/99),潛水結束後,你的CNS%會是多少?
按照 Shearwater Teric 的 Deco Plan 功能的規劃,算出來應該是:
33m 待 65min 吸 EANx32
6m 待 3min(asc) 吸 EANx32
6m 待 5min 吸 EANx99
3m 待 11min 吸 EANx99
首先你必須計算 PPO2 是多少,在利用在該深度待的時間是 Max single exposure minutes 的多少比例去算出 CNS%
原理就是,假設當 PPO2是1.4ata時,你在該深度待滿150mins,或是維持PPO2 =1.4ata 有 150mins,那麼理論上你的 CNS% 就會飆到 100%
33m 待 65min 吸 EANx32 => PPO2 = 4.3*0.32 = 1.38
6m 待 3min(asc) 吸 EANx32 => PPO2 = 1.6*0.32 = 0.51
6m 待 5min 吸 EANx99 => PPO2 = 1.6
3m 待 11min 吸 EANx99 => PPO2 = 1.3
PPO2 = 1.6ata 的 Max single exposure minutes 查表得知是 45mins
PPO2 = 1.3ata 的 Max single exposure minutes 查表得知是 130mins
表格上並沒有 1.38和0.51,那就得用線性插值法去求
PPO2 = 1.38ata的 Max single exposure minutes 用線性插值法算出後應該是 156mins
PPO2 = 0.51ata的 Max single exposure minutes 用線性插值法算出後應該是 855mins
現在來分別計算 CNS%
65/156 = 41.7%
3/855 = 0.4%
5/45 = 11.1%
11/130 =8.5%
總和 61.7%,和Shearwater Teric算出來的 57%稍微有一點點差異,但會有誤差就差在插值計算和進位的方式,所以多少會有一些差異是合理的(除非我完全知道Shearwater計算的邏輯),不過背後的計算原理就如以上所述。
分類彙整: Q&A
Shearwater Teric 的 Deco Plan 是如何計算 CNS% 的?
Shearwater Teric 的 Deco Plan 是如何計算 CNS% 的?
直接舉個例子來說明會比較清楚:
假設你想背 32%的高氧+99%的氧加速減壓停留,潛到 33m 待 65mins,6m切換到99%氧氣,最後一次停留設定在3m,然後GF factor(99/99),潛水結束後,你的CNS%會是多少?
按照 Shearwater Teric 的 Deco Plan 功能的規劃,算出來應該是:
33m 待 65min 吸 EANx32
6m 待 3min(asc) 吸 EANx32
6m 待 5min 吸 EANx99
3m 待 11min 吸 EANx99
你可以查技潛課本(例如PADI的 TEC DEEP DIVER課本)的 Equivalent air depth and oxygen management table 表格,去看吸多少比例的高氧然後待在多少深度的 CNS% Min 值,但這樣的表會比較大比較冗長,其實可以用高氧濃度和深度直接換算成 PPO2,這樣表格就會精簡很多,例如:
https://www.borrett.id.au/downloads/cns_percentage_tracking_v1-1.pdf
33m 待 65min 吸 EANx32 => PPO2 = 1.38ata, CNS% Min=0.63, 算出 CNS = 40.9
6m 待 3min(asc) 吸 EANx32 => PPO2 = 0.51ata, CNS% Min=0.14, 算出 CNS = 0.4
6m 待 5min 吸 EANx99 => PPO2 =1.6ata, CNS% Min = 2.22, 算出 CNS = 11.1
3m 待 11min 吸 EANx99 => PPO2 = 1.3ata, CNS% Min = 0.56, 算出 CNS = 6
如果捨去小數位,只看整數位,以上累積起來的CNS總共是:40+11+6=57.
救援潛水員課程到底在學什麼?救援一般來說要實習多久才能得到執照?
救援潛水員課程到底在學什麼?救援一般來說要實習多久才能得到執照?假如你已經是個游泳池的救生員了,那還有沒有需要來上約3天的救援潛水員課程?
救援潛水員課程主要會教你「背水肺」的潛水員出了意外後該怎麼處理,所以你必須判斷更複雜的情境、具備更多救難技巧、充實更多背景知識,才能應付休閒潛水意外(公共安全/技術潛水等更複雜的救援行動則需要再進修)。在泳池,基本上溺水的人不會有減壓病或是被海洋生物螫傷的問題,也不會失蹤,就算在水下也不會太深,所以只要救生員水性好、身體健康強壯、懂得CPR和操作帶繩索的泳圈,就不難勝任這項工作。而合格的救援潛水員則需要有以下能力:
情境判斷:
人還在?失蹤?
在水上?水下?
有反應?無反應?
若有反應,是疲憊?恐慌?
技巧:
自救技巧 帶患者上水技巧 搜索失蹤者技巧 和壓力有關的傷害的急救與緊急供氧 指揮現場和記錄事故的技巧 急救技巧(可以先上或是同時上EFR急救課程)
背景知識:
潛水裝備
海洋生物
人體生理/心理
維持大概三天的救援潛水課就是在討論這些背景知識,然後在泳池練習平靜水域救援技巧,最後再根據當地的開放水域條件完成最後的開放水域實習。如果只有週末可以上課,那就可以考慮先用 elearning 上理論課,這樣可以節省閱讀/筆試的時間。
INON Multi Direct Base 孔位大小規格
到國外教潛水/帶潛水工作經驗談 – 馬爾地夫 v.s. 巴布亞紐幾內亞
到國外教潛水/帶潛水工作經驗談 – 馬爾地夫 v.s. 巴布亞紐幾內亞
到國外教潛水是許多人的夢想工作,筆者曾經在台灣和東南亞各國考取不同等級的潛水執照,也在馬爾地夫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工作,甚至在非洲的馬拉威湖潛過水,如果你也想要到國外教潛水,不妨先參考我的經驗。
到國外教潛水,環境很重要,因為在什麼樣的地方就會遇到什麼樣的客人。
以我自身的經驗來說,馬爾地夫的潛水客群比較廣,來自世界各地比較有錢的國家,且從7歲到70歲都有,會遇到比較多初學者,所以你教體驗潛水或是發照的機會就比較高,特別是OW/AOW/Nitrox,Rescue以上的等級就少很多,其他專長也比較少人考。很多新婚夫妻去馬爾地夫度蜜月,可能從來沒有玩過潛水,而在島上的時間很多,看到這麼美的景色,他們也願意嘗試潛水,即使本身的水性可能不是很好。所以這裡是一個新教練可以衝教學經驗的地方,店家也願意收新教練,特別是會講中文的教練,畢竟中國遊客可以不用辦簽證就前往馬爾地夫旅遊,近幾年來中國遊客已經變成馬爾地夫的主要客群。但教練要很注意安全,自己的體力要維持好,因為旺季的時候可能會很忙很忙,例如馬爾地夫的Constance Halaveli度假村有將近100間房,如果潛客比例高的話,教練甚至兩個禮拜才有辦法休到一天假,而且有些潛點可能比較深,有機會遇到流強且能見度不好的情況,如果客人技術不好無法負浮力下潛,就很可能在水下迷失方向找不到潛點,這時候如果有其他潛水船在水面附近巡航,聽到引擎聲又會增加心理壓力。我建議要前往馬爾地夫工作的話,最好先評估自己的心理素質和體能狀況,如果腿力和體力不足以抵擋流強的狀況,在旺季的時候耐不住性子,就不適合在馬爾地夫工作。
另一種極端的情況,我舉巴布亞紐幾內亞為例,會來這裡旅遊潛水的人,通常已經是非常有經驗的水中攝影師,也就是專業/職業等級的玩家,也有少數在巴紐工作的澳洲人,會在假日帶家人到潛水度假村玩體驗潛水或是考取證照,旺季的時候,則會有退休的日本潛水團客,但因為日幣大幅貶值的關係,從日本到巴紐旅遊的費用本來就已經不低,只有退休銀髮族才有足夠財力到此旅行,再考慮匯率問題,日本遊客已經逐漸減少,轉往東南亞或待在日本國內潛水,這裡的潛客比較馬爾地夫要少很多,以小團體或夫妻檔為主。所以若是想要快速累積教學經驗的話 這裡就不適合,不過這裡卻是累積水中攝影經驗的好地方,在馬爾地夫導潛/教練在帶客人/學生的情況下,往往不被允許帶相機潛水,除非是小型的DC或是GoPro,而在巴紐就沒這麼多限制,因為客人少且經驗夠,微距攝影的潛點可能深度淺能見度高又沒流,水面上沒有其他船隻,可以比較安心地拍照,甚至客人還會希望你帶相機,跟你要他自己沒拍好的照片。
至於水下會看到的景色和生物有什麼不同呢?馬爾地夫的生物多樣性沒有珊瑚大三角高,水下的觀賞重點為大景、魚群和鯊魚,海蛞蝓和小蝦蟹的可看性比較不高,珊瑚的種類比較少,看起來沒那麼鮮豔;反之,在巴紐有機會看到鯊魚,特別是鎚頭鯊和Epaulette shark,但是礁鯊的數量沒有馬爾地夫多,水下觀賞重點是五顏六色的珊瑚礁和魚類以及無脊椎動物。東南亞(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則是介於馬爾地夫和巴布亞紐幾內亞這兩個極端的工作環境,客群廣、水下生態有廣角也有微距,距離台灣的距離也比馬爾地夫和巴紐近,但是薪水比較低。以巴里島為例,要拍廣角可以到Nusa Penida拍Mola Mola或是到Tulamben拍沉船、水下寺廟、隆頭鸚哥群和大海扇,要拍微距則可以在Sanur港或是Seraya。如果薪水是很重要的考量的話,那麼我建議可以東南亞或台灣當成「培訓基地」,如果你的外語能力比較不好,可以考慮先在台灣練習和潛水長實習,一邊補強自己的英語能力,例如閱讀整套從OW到DM的PADI英文教材,然後考取教練資格之後,再到澳洲或馬爾地夫等薪水比東南亞高的地方工作,如果外語能力夠好,則可以直接到東南亞進行培訓,如果將來想要培養微距攝影/生物辨識的能力,則可考慮到巴紐工作。至於紅海、非洲、加勒比海、東太平洋等地,因為距離東亞比較遠,目前比較不缺會講中文的教練,店家傾向聘請歐洲人或當地教練,沒有歐語能力或是擁有當地的國籍,很難在這些地方找到工作。當然,如果你不是靠教潛水作為主要的經濟收入,例如你已經退休了可以靠退休金過活,就不必一定要按照這樣的順序來進行。
決定工作/實習/培訓地點以後,你也要先看看潛店老闆/經理/同事是些什麼樣的人,你可以從面試的時候評斷該店的經營理念,例如經理在學校是是學習商業出身,那麼你就可以從他身上學到比較多商業的經營,如果經理的強項是教學,例如他的等級已經是課程總監或是教練長,那麼你就可以從他身上學到比較扎實的教學技巧,也有可能經理是很熱情的水攝師,那麼他的攝影和生物學知識就會比較豐富。盡量找一個擁有不同背景、不同國籍、不同專長的團隊待下,可以互相學習彼此的專長和語言。
若要進行更詳細的分析,可以考慮PADI強調的4E:Education(教學) / Experience(體驗) / Environment(環境) / Equipment(裝備),看你偏重的是哪個項目。就教學環境的話,選擇有泳池的潛店會比較安全舒適,如果需要學習潛水會用到的英語,那麼東南亞是個不錯的環境,在東南亞很容易找到以英語為母語的教練和客人,先跟英語教練考照或是學習英語教練怎麼教學,對於將來用英語授課很有幫助,可以先模仿再加以融入自己的特色,即使你忘了怎麼用英語描述某項潛水技巧或是理論,也可以回想當初英語教練怎麼教你的。要體驗比較高端的潛水服務的話,可以考慮到日本或是馬爾地夫或是東南亞比較高級的潛水度假村,在這些地方客人之所以願意付比較高的費用,就是為了體驗更高端的服務,你可以從中學習如何滿足金字塔頂端的客人,而在日本因為文化的關係,服務業者的態度很細心且嚴謹保守,你也可以從中學習到如何接待日本客人。潛水環境則要考慮水下景觀、生物和安全性,看你喜歡廣角還是微距,也要考慮當地的海流、潛點深度和能見度,不同的季節也會影響到水下的環境,必須把季節因素也考慮進去,像很多潛點有很明顯的淡旺季,通常淡季代表壞天氣,以馬爾地夫為例,淡季是5月到10月,旺季是11月到4月,淡季的時候有可能會有強風暴雨,旺季則晴空萬里水面平靜地像鏡子。裝備的話,要考慮「租裝備」、「賣裝備」和「修裝備」,租給客人的裝備如果不好用,你就得常常擔心是否不合客人的體型甚至在水下突然發生問題而要進行協助的狀況,找個願意花錢買好裝備的店家很重要。另外,賣裝備則可增加教練的收入,也可以減少客人抱怨租用裝備不好用的狀況,但是客人通常會在自己的國家跟自己的教練買裝備,也有一部分人是從網路上購買,會願意在度假村購買裝備的客人,通常是購買輕裝較多,會購買重裝的客人是比較少數的有錢人,平常沒有潛水工作的時候,得多吸收關於裝備的知識,例如訂閱潛水雜誌觀看裝備評測,也要熟悉各裝備的規格,這樣客人問你的時候,你就可以侃侃而談。裝備用久了免不了要維修,待在國外要學習裝備維修的機會比較少,建議先在台灣參加裝備廠商開的維修課程,取得專業的認證資格,這樣裝備有問題得自己維修保養的時候,才不必依賴其他教練或是技師,像在海島工作,裝備要寄到店家維修可能得花很長的時間,若是還得送回原廠就更久了,這會嚴重影響到你的工作。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店家的打氣機和船,有些店家只有打空氣的壓縮機,若客人需要高氧氣瓶,得從其他店家調,這就會增加你後勤調度上的困難,工作的時候會比較辛苦。船的大小和速度也很重要,船太慢的話,很多比較漂亮但是比較遠的潛點就比較不常去,待長期的客人可能會抱怨,而船的大小通常和舒適程度成正比,小船可能沒有廁所,也沒有足夠的空間擺放裝備,也可能無法遮蔽風雨,像馬爾地夫的Dhoni船就屬於中型的船,通常附有廁所,也有屋頂可以遮蔽風雨,天氣好的時候可以上船頂做日光浴,有了寬敞的空間也可以減少暈船發生的機率。
Shearwater 潛水日誌在 Teric / 行動裝置 / 桌機上的同步編輯與檢視
潛水日誌是很重要的參考資料,但我相信很多人玩潛水玩到一定程度後,就可能懶得寫潛水日誌了。其實 Shearwater 的 Cloud app / Cloud Desptop 潛水日誌同步軟體做的很不錯,不僅可以用來更新韌體,還可以跨裝置跨平台同步潛水日誌,非常方便!
潛完水如果手還是濕濕的或是岸潛還沒回到潛店,要馬上看日誌就在電腦表上看深度和溫度變化圖,可以用手機的時候就利用藍牙同步到手機上,可以簡單編輯一下重要的資訊例如潛點或是看到特殊的生物,然後一鍵同步更新到雲端,並且可以在手機的螢幕上進一步檢視潛水日誌,如果要分享到社群網站就簡單截個圖即可。
有一些資料一般是需要在潛水現場記錄的,特別是重要事件,包括看到特殊生物或是潛水意外,在 app 裡有個 DIVE PROBLEMS 的分頁,裡面就可以快速記錄發生的狀況,會有助於事後釐清潛水事故發生的原因、協助醫療和責任歸屬。
如果回家後需要進一步在大螢幕上檢視潛水日誌(可以利用滑鼠滾輪在時間深度二維圖上縮放滑動,且可以多顯示SAC耗氣速率和Battery電池殘量)或是導入導出數據,也就是若需要利用其他軟體重新繪圖例如Excel或是管理大量的數據的話,就可以利用桌機版的Cloud來處理。
另外,在手機和桌機都可以利用 Filter 功能,利用關鍵字去快速搜尋日誌,例如我想找出所有在 Anilao 的潛水日誌我就輸入 Anilao 就好,不用一個一個翻,也可以根據:編號、日期、潛水時間長短、深度來排序。
編輯後同步的功能也很好用,假如我不喜歡在手機或是平板輸入大量資料,可以在桌機上用鍵盤編輯,再按下同步。
以下解說每種裝置的操作介面:
Teric
可以設定 Log Options,可以更改 Next Log #,也就是下一潛記錄時的潛水編號。然後可以檢視每一潛的數據變化,因為 Teric 螢幕畢竟比較小,所以分成好幾個畫面來顯示:
第一個畫面是深度的變化,如果有進減壓模式,會用紅色的線標出你應該要做減壓停留的深度
第二個畫面是水溫的變化
第三個畫面是裝殘壓表後,T1 和 T2 的起始/結束時的殘壓,還有平均耗氣速率 SAC
第四個畫面是模式、水面休息時間、水面的大氣壓力、GF 的參數、CNS
潛水電腦錶的潛水日誌只能導出不能導入,需要編輯和分享的話就得靠手機或桌機。
手機/平板
手機和平板可以和電腦錶用藍牙同步,可用來更新韌體或是下載潛水日誌數據,Cloud app會自動比對版本,如果有新韌體會提示後從網路下載更新,並用藍牙傳輸到電腦錶後就可以完成更新,整個流程大概15min就可以讓電腦錶重新用新的韌體開機運作。
Cloud app 可以擁有桌機版大部分的功能,可以搜尋、編輯、檢視潛水日誌,只是沒辦法檢視 SAC 和 Battery,沒辦法在潛水時間-深度的二維圖上放大縮小,也沒辦法導入導出其他檔案格式的潛水日誌資料庫。
桌機
桌機版可以利用Cloud同步,這樣即使你的桌機沒有藍牙功能或是忘了帶藍牙USB,也可以透過Cloud同步資料。桌機的地位在於進階管理數據,可以導入導出資料庫去做備份或是手動合併等等。可以發現 Shearwater Cloud 並沒有「附加照片」的功能,但其實並不是太大問題,只要你相機的時間日期有設定正確,並且把照片導入 Adobe Lightroom CC 後,找出照片的拍攝時間再去搜尋比對 Shearwater Cloud 上的資料即可,並不難整合潛水日誌&照片。
另外還有跨品牌電腦錶資料整合問題,假如我原本用 Suunto D4i 要換到 Shearwater Teric 的話,舊的電腦錶上的資料怎麼轉移到新的電腦錶上?其實解決方法不是把資料導入 Teric 裡面,因為 Teric 的潛水日誌是只能導出無法導入的,所以必須使用第三方軟體來管理,例如 Diving Log 6.0,可以在 Suunto DM5 軟體裡把資料匯出,然後匯入 Diving Log 6.0。Teric的資料也可以利用 Cloud Desktop匯出成 DAN的 DL7格式,再匯入Diving Log 6.0,這樣就可以都在 Diving Log 6.0上同步管理了。至於 Shearwater自家的電腦錶(例如 Teric / Perdix AI)當然都可以只靠 Shearwater Cloud 來管理,不需要第三方軟體。
Nauticam Ninja2 外接監視器防水殼
NA-Ninja2 外接監視器防水殼,如果搭配例如 NA-D850 防水殼的話,需另外加購 #25033 + #25042
25033 | Standard HDMI bulkhead with M16 thread |
25042 | HDMI (D-C) cable in 240mm length (for connection from HDMI bulkhead to camera) |
F.I.T. Pro 真空氣密檢測系統 V2 (漏水偵測器)
F.I.T. Pro 真空氣密檢測系統 V2 (漏水偵測器) ,更換電池快速,只需要拉出金屬槽,更換電池後再推回原位。抽氣筒直接套上真空閥,抽氣接頭模組化設計,可以更換。內建電路板和燈號,搭配轉接頭即可匹配各種品牌防水殼,包括 Nexus, Sea&Sea, Ikelite, Subal, Nauticam, Gates, INON, Aquatica 等等
TG系列搭配F.I.T. 2600與多段束光筒
好物推薦!在預算有限且想簡單的拍出高質量的黑背景微距作品下,可考慮TG系列搭配F.I.T.的2600與多段束光筒.在精准快速的對焦下諸多小生物都難逃你的快門.只要浮力OK情況下出片率極高.多段束光筒基本拍攝的時候單手單指即可輕鬆的旋轉調節直徑.可通過相機螢幕清晰的看到光斑大小節約不少調整時間.圖片拍攝來自 Charlie Gu-Olympus TG4 搭配 F.I.T. 多段光束筒 (Multi Snoot) 支持F.I.T.1200/2400/2500/2600
Shearwater Teric 更改公制英制單位操作示範
Shearwater Teric 更改公制英制單位操作示範。由於我們習慣用公制,但從加拿大出廠時則是被設置成英制單位,所以可以透過Display的選單更改成公尺Meters和度C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