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膽綱的特徵:
1.骨片癒合形成殼體(test)
2.管足孔分布在步帶板
3.成體通常有Aristotle’s lantern,可部分伸出嘴巴用以咀嚼和刮食
海膽可以粗分成三大類:
1.sea urchin 海膽
2.heart urchin 心形海膽
3.sand dollars 沙錢
一般我們喜歡吃的海膽sea urchin是我們最熟悉的。沙錢我則是先看過化石(台灣北海岸有),才看過活體。而在我還沒去菲律賓 Anilao 潛水以前,並沒注意還有心形海膽這一大類,記得當初看到沙子裡有一坨心形像刺蝟的東西,完全無法聯想到那是海膽。沙錢的步帶區會限制分布在口面和非口面,而不會連起來,所以從非口面來觀察,管足分布的區域像是花瓣。
海膽的刺可以動,怎麼動?其實運作的機制跟防水殼的燈臂圓球+箝制夾是很類似的,也就是所謂的球-凹槽 ball-and-socket 機制。不過仔細觀察海膽,特別像是在 Anilao 很容易看到的火海膽和喇叭海膽,身上除了刺 spine,還有棘 pedicellaria,形式很多樣,刺還分成primary和secondary,棘則分成 normal 和 globiferous,也就是正常的和帶有毒腺的毒棘,而海膽的棘往往是三叉棘。同時還會觀察到管足夾雜在刺和棘之間,primary的刺比較長,Coleman蝦會趴在火海膽沒有primary刺的空隙。
回顧一下棘皮動物的特徵:
1.水管系統
2.成體五輻對稱
3.中胚層鈣化骨板形成內骨骼
4.結締組織可以藉由神經控制硬度和彈性
海膽的水管系統、五輻對稱、內骨骼特徵明顯,但結締組織呢?海膽有刺、棘和殼體保護,遇到危險的時候往往不是透過自割或是吐內臟來自保,而且把刺挺起來。其實海膽是透過讓結締組織變硬變鬆來控制殼體上刺是否挺直的。